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就像歷代志上1章,今天的內容仍是由一長串的名字組成:父生子,子承父,一脈相傳。家譜能夠講述一個故事或代表什麼意義嗎?無庸置疑,這一切都掌握在歷代志作者的生花妙筆中!目前為止,作者已將內容建立了框架,其中包含一則則短篇敍事,把這些看似枯燥的名字用各種方式串連起來,呈現出一個有生命力的故事。
首先,作者對猶大這支派展現高度的關注。雖然文中的記載順序是按照以色列眾子的出生次序(歷代志上2章1-2節),但後來的家譜卻呈現不同的長幼次序(歷代志上2章2-8節)。雖然猶大排行第四,但作者卻以猶大的家譜為首,同樣的情況也反映在篇幅的長度(歷代志上2章2節-4章23節)。猶大支派是南國最重要的一派,也是流放至巴比倫後再歸回至耶路撒冷的支派之一(見本書的概論)。
第二,大衛這位以色列最偉大的國王,在猶大支派家譜中具有顯赫的地位。歷代志的作者,很快地把我們從猶大時代帶到大衛時代(歷代志上2章3-15節),並用歷代志上3章全部的篇幅來追溯大衛的後裔。作者列出大衛的子孫(從大衛時代直到從巴比倫被擄歸回後的期間,歷代志上3章17-24節)。作者告訴他當時的讀者:被擄歸回期間可能沒有系出大衛的國王來治理以色列,但這一支派仍然繼續存在的事實,彰顯了上帝對大衛的信實承諾(歷代志上17章10-14節)。
第三,非以色列族在猶大家族的血脈延續中扮演了一些角色:猶大的妻子是迦南人書亞的女兒(歷代志上2章3節);她瑪(歷代志上2章4節)顯然也是一個迦南人(參創世記38章6、11節);耶哈則是埃及僕人(歷代志上2章34-35節)。這個事實提醒我們,以色列這個國家並非由單一民族組成:非以色列族在以色列的歷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參路得記1章16節)。
最後,在今天的經文內容中有不少短篇敍事點出重要的主題。一些敘事強調的是猶大在應許之地創建城鎮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歷代志上2章21-22、50-55節)。至於其他的敍事則強調背叛信仰的可怕後果。聖經提醒我們亞干因為不忠,取了當滅之物而禍及以色列全民(歷代志上2章7節),之後所提到的「約雅斤被擄」事件(歷代志上3章17節),也讓我們知道以色列全國上下背叛上帝,最後導致整個民族遭到流放。
接著是雅比斯的禱告,他求上帝擴張他的境界(歷代志上4章9-10節),作者在此彰顯以色列占據應許之地的主旨,且上帝應允了雅比斯的禱告。歷代志的當代讀者生活在波斯的統治之下,一心期待上帝再次擴張他們的領土。對於歷代志的讀者而言(包括我們),今日的閱讀經文所要傳達的信息顯而易見:上帝可以翻轉你的境遇,並醫治你的創傷;如果你對上帝有所期待,那麼就專心為此禱告。
當你閱讀一篇主要由一長串名字所組成的內容,你只認識這些名字源自的支派、其父輩還有子孫輩,除此之外你一無所知,對此你有什麼看法?你認為歷代志作者為什麼要如此大費周章地去記錄這些人的名字?
如何將「甚願祢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和「保佑我不遭患難」這兩句話應用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沒有把這些事放在禱告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