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

第22日


俗話說「自作自受」,上帝通常不會為了懲罰我們的錯誤行為而主動介入,而是會任其自然發展而導致惡果,最終達到懲戒的目的。當我們有了這樣的認知,就可以了解今天的經文內容。

上帝通常不會為了懲罰我們的錯誤行為而主動介入,而是會任其自然發展而導致惡果,最終達到懲戒的目的。

在歷代志下10章裡,作者假設讀者已經知道列王紀中的記載。列王紀上記載耶羅波安為逃避所羅門的迫害而逃往埃及(歷代志下10章2節):亞希雅預言耶羅波安將會統治以色列的十個支派;所羅門對此的反應是要置耶羅波安於死地(列王紀上11章26-40節)。

至於所羅門加諸於眾支派的「苦工」和「重軛」(歷代志下10章4、11節)可能是指當時所羅門的稅收制度,以色列十二個地區的各支派每年應供給王和王室的食物達一個月(列王紀上4章7-19節)。說到「強制的勞動」,則可參考列王紀上5章13-14節,此處經文描述了在聖殿興建期間,那些服勞苦役的人是從以色列民中被挑選徵召,然後被送到黎巴嫩去工作的。

歷代志的作者在他的所羅門記事中並未提及這些事,但是他在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的記事中,一開始就交代了這些事。顯然在所羅門王國的光輝外表下,怨恨一直在醞釀著。各支派在所羅門王生前並未表達其不滿,直到改朝換代後,他們才開始尋求公道。

眾人選擇在示劍(位於以法蓮支派境內)立羅波安作王(歷代志下10章1節),表示眾支派不會在耶路撒冷擁立羅波安,羅波安必須前去示劍加入他們。眾人接受羅波安為王也不是沒有條件的。他們邀請耶羅波安代表他們去見羅波安,並請他轉達羅波安說:你若減輕我們的重軛,我們就事奉你!(歷代志下10章3-4節)

羅波安要求他們給他時間考慮眾支派的要求,但他並未做出正確的決定。羅波安拒絕了有智慧的老臣們的提議,採納了跟他一起長大的年輕臣子的魯莽建議(歷代志下10章6-11節)。他嚴辭傲慢地回絕眾人的要求,顯然相信他的威嚇可以使他們屈服(歷代志下10章12-14節)。羅波安沒有想到,眾人拒絕擁立他作王,說:「大衛啊,現在你顧自己的家吧!」然後,一哄而散,各自歸家了(歷代志下10章16節)。羅波安派監管勞役的哈多蘭來脅迫眾支派,但此舉適得其反。羅波安最後落荒逃回耶路撒冷(歷代志下10章17-18節)。

這樣看來,是什麼原因讓以色列人起而反抗大衛家?歷代志下10章提出了兩個解釋。第一個解釋是,事出必有因,人的一連串選擇會導致種什麼瓜就得什麼果。而另一個解釋是,此事讓我們知道:「這事件是出於上帝,為要應驗耶和華藉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巴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歷代志下10章15節)。

上帝的審判降臨了。大衛家不再統治整個以色列了(歷代志下10章19節)。它還剩下什麼可以統治?

(今日的內容可以另參列王紀上12章)。


反思:

你是否認為生活中發生的所有事情都純粹是自己行為造成的後果?你能想出你生活中的例子,來表明事件的轉折是出於上帝和你個人的選擇?

想想以色列各支派的請求和羅波安的回應。當你面臨艱難的選擇以及相互矛盾的建議時,你如何做出決定?你從今天的經文中得到什麼原則,可以來處理這樣的情況?

留言

筆記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