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

第24日


在今天的歷代志經文中,我們看到南北國的情勢來到了一個見真章的時刻。在羅波安的統治時期,猶大和以色列兩個王國還只處在一個雛型的階段。亞比雅是以色列分裂成為既定事實後第一個統治猶大的國王。人們可以從關於亞比雅的記載看出歷代志作者對兩個王國所抱持的看法中的關鍵要素。我們可以這樣說,歷代志作者修改了一個人們所熟悉關於上帝、罪惡和罪人的說法,即他「憎恨北國,但喜愛北國的以色列人」。

回頭是岸:以色列人可以敬拜耶路撒冷的耶和華,在大衛子孫的統治下安居樂業。

猶大和以色列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然而,亞比雅率先向耶羅波安和以色列喊話。他問:「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曾立鹽約,將以色列國永遠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你們不知道嗎?」(歷代志下13章5節)我們現在兵戎相向的惟一理由就是耶羅波安背叛了他的主人所羅門,而且「有些無賴的匪徒」幫助他取得王位,那時羅波安還幼弱、不能抵擋他們(歷代志下13章6-7節)。

此外,你們的信仰是敗壞的:有耶羅波安為你們所造當作神的金牛犢,又照外邦人的惡俗為自己立祭司(歷代志下13章8-9節)。相較之下,猶大敬拜耶和華:有事奉耶和華的祭司,都是亞倫的後裔,並有利未人各盡其職……我們遵守耶和華——我們上帝的命……率領我們的是上帝(歷代志下13章10-12節)。「你們抗拒大衛子孫手下所治耶和華的國」,要如何得勝呢?(歷代志下13章8節)

這段話純粹屬於單方面的事實陳述:亞比雅既不提羅波安的愚蠢傲慢,也不提這是出於上帝,要應驗藉先知對耶羅波安所說的話(歷代志下10章12-15節);亞比雅僅提醒他們上帝與大衛子孫所立的鹽約,藉此譴責耶羅波安的王國(他甚至不願承認它是個王國)完全不合法。更令人震撼的是,亞比雅的喊話從一開始就稱耶羅波安的軍隊為「以色列人」(歷代志下13章4節),並在結尾時提出請求:「以色列人哪,不要與耶和華——你們列祖的上帝爭戰!」(歷代志下13章12節)換言之,亞比雅認為雙方應該站在同一陣線,因為大家都是以色列人。

然而,戰爭仍然爆發。耶羅波安以八十萬精選的大能勇士強壓亞比雅的四十萬戰士(歷代志下13章3節),而且他設了埋伏,以至於猶大必須前後應戰(歷代志下13章13節)。但這一切都徒勞無功:猶大人就呼求耶和華,祭司也吹號……上帝使耶羅波安和以色列眾人敗在亞比雅與猶大人面前(歷代志下13章14-15節)。

歷代志作者對此次戰役的解釋乃是一針見血:「上帝使耶羅波安和以色列眾人敗在亞比雅與猶大人面前」(歷代志下13章15節);「猶大人得勝,是因為倚靠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歷代志下13章18節)。這場戰爭替耶羅波安的人生畫下了句點:耶和華擊打他,他就死了。但亞比雅生養了許多兒女(歷代志下13章20-21節),這兩位國王和他們王國的命運可說是截然不同。

今天的經文還傳達了另一個信息:雖然耶羅波安的王國是徹底地敗壞,來自北方各支派的以色列人卻不必跟它一起沉淪。回頭是岸:以色列人可以敬拜耶路撒冷的耶和華,在大衛子孫的統治下安居樂業。這是歷代志作者希望處在同時代的以色列人能牢記於心的信息。

(今日的內容可以另參列王紀上15章1-8節)。


反思:

你是否想到關於基督徒發現自己處於歷史上的分歧點,然後抓住機會克服分歧的例子嗎?今天的經文如何解決這種情況?

藉著亞比雅的記載,歷代志作者期望鼓勵讀者採取開放的態度:歡迎任何支派的以色列後裔加入被擄歸回時期的群體。10不過,有兩點是不容商榷的:(1)耶和華應在耶路撒冷受敬拜;(2)上帝揀選大衛的後裔來治理以色列。你對於不容商榷的教義——即任何人如果想成為基督徒就必須堅持的信仰教義有什麼看法?

10 參H. G. M. Williamson所著的1 and 2 Chronicles(London: Marshall, Morgan and Scott, 1982, 24-26)。

留言

筆記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