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每當讀到世界各地的內亂時,我們總是發現動亂的來源都指向政治領袖,因為他們把政權建立在謊言上。這樣的領袖使人民陷入謊言的泥淖,並把那些願意說真話的人視為公敵,這樣的情況就像今天的經文所提醒的,並非第一次發生。
猶大王約沙法接續他父親的政策(歷代志下17章3-9節):他遵行上帝的誡命,持續移除境內的高壇和神柱,並且差遣懂律法的官員走遍各城教導百姓認識上帝。他的努力得到上帝的賞賜:猶大四圍的邦國都「懼怕耶和華」,不敢與約沙法爭戰;有些國家還送來禮物,又納貢銀(歷代志下17章10-11節)。約沙法鞏固他的地位,又建造更多的堡壘和積貨城,組織猶大人成立強大的戰鬥部隊(歷代志下17章12-19節)。
猶大與以色列彼此相安無事。可以理解,約沙法是如此渴望維持和平,以至於他想藉著與以色列亞哈王結親的方式來確保這份和平(歷代志下18章1節)。然而,這樣的聯盟是否為明智之舉?
亞哈慫恿約沙法幫助他收復基列的拉末(歷代志下18章2節)。約沙法欣然同意:「你我不分彼此,我的軍隊就是你的軍隊」(歷代志下18章3節)。在他們行動之前,約沙法想要知道耶和華的旨意。
於是亞哈招聚先知四百人,他們異口同聲說:「可以上去,因為上帝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裡」(歷代志下18章4-5節)。約沙法未被說服,他問:「這裡還有沒有11耶和華的先知,我們好求問他呢?」於是召喚米該雅。米該雅重複了四百個先知所說的。然而,亞哈認為米該雅是故意說諷刺的話,就要求他講實話。米該雅於是形容他看到的異象:亞哈不是真領袖,而是一個不在乎羊群的牧羊人。四百個先知說的是謊言,他們被上帝派來的「謊言的靈」所迷惑,為的是給亞哈帶來災難」(歷代志下18章16-22節)。
所謂「謊言的靈」並不是真的欺騙了亞哈,而是用來證明亞哈故意選擇自己的路,拒絕上帝的勸說。亞哈要求實話,但是米該雅的實話不是他要聽的。他把米該雅關起來,但心裡耿耿於懷,所以亞哈在上戰場前,藉著改裝上陣來逃避上帝的審判,同時建議任其擺布的約沙法仍穿王服(歷代志下18章28-32節)。
這個障眼法一開始的確有效:一個亞蘭的支隊原本奉令追捕亞哈,卻誤追了約沙法。但是上帝解救了約沙法:這支部隊發現搞錯人了,於是放棄追捕。另一方面,有人在不知情下隨便開弓,箭恰巧射入以色列王鎧甲的縫裡。日落的時候,亞哈就傷重而亡,死前親眼目睹進攻基列的拉末之舉一敗塗地(歷代志下18章33-34節)。米該雅一語成讖。
在歷代志先前的章節裡只有簡略地介紹以色列,但是我們在18章中,有機會一窺究竟:一群無所適從的子民;一個寧可相信四百個假先知的「吉言」、也不願聽從上帝話語的統治者;一個什麼都願意嘗試,就是不願回歸上帝的悖逆者。很明顯地,約沙法一開始就不該結盟。離經叛道的亞哈讓信實守約的約沙法偏離了正道。
(今日的內容可以另參列王紀上22章1-46節)。
11 經文省略「其他」這兩個字。
想像一下歷代志下18章9-27節的場景:一個真先知挑戰四百個假先知,宣告他們胡言亂語(18章9-27節)。有什麼方法可以判斷兩派的言論?在這段經文中,人們該憑藉什麼來分辨預言的真偽?
你是否曾在閱讀聖經的過程中發現難以接受的說法?在今天關於順服上帝的經文中,你學到了什麼,儘管上帝所說的並非是你想聽的?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