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這是主耶穌復活後對以弗所教會的勸勉(啓示錄2章5節)。今天的經文在一開始所記載的事,與這個勸勉有些相似之處。
當約沙法回到耶路撒冷,曾經譴責亞撒和亞蘭結盟(歷代志下16章7-9節)的先見哈拿尼前來迎接他,並帶來相似的信息:「你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歷代志下19章2節)約沙法與亞哈結盟的魯莽之舉激怒了上帝,然而上帝沒有因此棄他不顧,因為他從國中除掉木偶,立定心意尋求上帝(歷代志下19章3節)。
約沙法十分看重先知。他在猶大國中遍地的堅固城裡設立審判官,並告訴他們當「敬畏耶和華」,謹慎辦事,施行上帝的公義(歷代志下19章4-7節)。在耶路撒冷,約沙法任命祭司、利未人和族長掌管宗教、犯罪及內政等事務,囑咐他們應當「敬畏耶和華」,忠心誠實地辦事(歷代志下19章8-11節)。
約沙法的所作所為被稱為引導子民歸向耶和華(歷代志下19章4節)。在歷代志作者的觀點中,伸張正義與反對偶像崇拜一樣,都是尋求上帝的真實表現。
沒有多久,一支從約旦跨界而來的大軍攻打以色列(歷代志下20章1-2節)。約沙法懼怕,定意尋求耶和華,在猶大全地宣告禁食。於是,猶大境內各處的人前往耶路撒冷,一起尋求上帝的幫助。約沙法站在耶和華殿新的院子前祈禱:耶和華我們列祖的上帝啊,祢是全能的上帝。我們得以居住這地的惟一理由是祢在祢百姓以色列面前驅逐這地的居民。看哪,現在他們這支大軍無端地要攻打我們:求祢審判他們,給予他們應得的懲罰,因為如果沒有祢的幫助,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歷代志下20章6-12節)
上帝的靈感動了一個利未人,他說:不要因這大軍恐懼驚惶,上帝必拯救你們,然而你們必須出去迎敵,但是你們毋須戰鬥;上帝會在你們面前擊敗他們。約沙法和眾子民以讚美感謝作為回應(歷代志下20章14-19節)。
第二日,眾人起來往提哥亞的曠野去,在軍隊前歌唱頌讚耶和華。上帝使敵軍陷入混亂,讓他們自相擊殺(歷代志下20章20-23節)。當猶大的軍隊抵達戰場,只見屍橫遍野。眾人奪取了財物,讚美上帝,歡歡喜喜地回耶路撒冷。列邦諸國聽見耶和華戰敗以色列的仇敵,就再一次甚為懼怕(歷代志下20章29節)。於是猶大國再享太平;上帝賜約沙法四境平安(歷代志下20章30節)。這裡的四境平安,讓我們想起上帝對大衛和所羅門的承諾(歷代志上17章9節,22章9節)。
然而,並非事事都如人所願。縱使約沙法尋求上帝,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也沒有立定心意歸向他們列祖的上帝(歷代志下20章33節)。最後一個關於約沙法的記載是另一個不智的結盟——與以色列的邪惡君王結盟以發展海上貿易。又有一個先知譴責這種結盟,這一次耶和華的怒氣具體實現:船隻在出航前果然毀壞(歷代志下20章35-37節)。歷代志作者對約沙法的記述到此結束。
(今日的內容可以另參列王紀上22章41-50節)。
有時候,上帝完全不需要以色列做任何的爭戰,就打敗了以色列的敵人,就像今天的經文所敘述的。另一些時候,以色列的軍隊必須在擊退敵人的過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歷代志下14章9-15節)。你認為上帝在不同的情況下做不同事情的原因是什麼?
今日有哪些上帝的子民必須參與的爭戰,是可以單憑讚美上帝就可得勝的?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