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截至目前為止,瑪拿西是所有猶大國王中最邪惡又集行惡之大成的一位國王,但也是徹底悔改的最佳典範。
歷代志下33章1-6節中所提到發生在瑪拿西身上的每一件事皆顯出他的悖逆以及他如何蔑視耶和華的律令與承諾;瑪拿西行一切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其劣行罄竹難書:他遵循外邦人迦南人的習俗;為巴力築壇,立起亞舍拉神像;他崇拜天體並在耶和華的殿宇中為它們築壇;他甚至使他的兒女經火,又觀兆,用法術,行邪術,立交鬼的和行巫術的,這一切悖逆的行為都惹動耶和華的怒氣。
更甚於此的是,瑪拿西又在聖殿內設立人所雕刻的偶像,這殿本是以色列人謹守遵行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他們的一切教導,耶和華所賜給他們列祖之地,必立耶和華的名直到永遠。然而瑪拿西引誘民眾偏離正道,他們不但棄摩西的教導於不顧,還行惡比迦南列國更甚(歷代志下33章7-9節)。
耶和華派遣先知警告瑪拿西國王和他的百姓,但是他們卻是不聽,於是審判來臨(歷代志下33章10-11節):耶和華使亞述的大軍來攻擊猶大,用鐃鉤鉤住瑪拿西,用銅鍊鎖住他,把他帶到巴比倫去(此時巴比倫在亞述的統治下)。瑪拿西在受盡屈辱及非人對待後,不得不面對現實。他背離耶和華多年,現在耶和華要追究他的責任。出乎意料,他在急難之際,就懇求耶和華他的上帝,且在他列祖的上帝面前極其自卑(歷代志下33章12節)。耶和華允准他的祈求,垂聽他的禱告,使他歸回耶路撒冷重新作王。
現在,瑪拿西致力於彌補他早年所行的惡事(歷代志下33章14-16節):他建築城牆,加強猶大的防禦功能;除掉外邦人的神像,特別是他設置在耶和華殿中的偶像;他恢復敬拜耶和華,教導民眾事奉耶和華。猶大百姓聽從他:百姓仍在邱壇上獻祭,但只獻給耶和華他們的上帝(歷代志下33章17節)。
總結來說,瑪拿西的統治有好有壞(歷代志下33章18-20節)。不幸的是,瑪拿西的兒子亞捫步上他為惡的後塵,他恢復並祭拜瑪拿西時代的偶像,拒絕像瑪拿西那樣在耶和華面前謙卑自己。瑪拿西的悔改看似真誠,卻未能打動兒子的心。
在亞捫短短二年的統治期間,他所犯的罪不太可能造成過度的傷害,但是他恢復拜偶像並拒絕悔改,這足以讓他遭受惡果:他的臣僕背叛他,在宮裡殺了他,然後猶大國民又殺了那些背叛亞捫王的人(歷代志下33章21-25節);可見耶和華的審判必臨到。
至此,我們將得到一個結論:在悔罪中尋求耶和華會帶來復興;拒絕悔改則會導致滅亡。
(今日的內容可以另參列王紀下21章)。
亞捫沒有效法他的父親瑪拿西,他拒絕在耶和華面前謙卑自己,所以審判在兩年後臨到他身上。請分享你覺得謙卑自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謙卑如此重要?你如何在上帝面前保持謙卑的態度?
「犯罪(並使人跟著犯罪)比悔改(並帶領人悔改歸向上帝)更容易」,你覺得在今天經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下,這樣的說法合理嗎?這個說法如何使你對罪的嚴重性有了新的領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