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

第40日


今天的經文描述的是一個大時代的結束,新的時代隨著耶和華的憐憫到來。

有了上帝,一切才有可能重新開始。

歷代志下36章言簡意賅地介紹了猶大王國的最後四位君王: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和西底家。他們是沒有顯著貢獻的統治者,最後導致猶大的滅亡。在他們的統治期間,猶大先後受到埃及和巴比倫的統治。當西底家愚昧地反抗巴比倫,就導致耶路撒冷被攻陷、聖殿被毀,國家的滅亡就來到了。

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甚惡的事,罔顧先知耶利米的警告,並且硬著心悖逆耶和華(歷代志下36章12-13節)。祭司和百姓大大犯罪,效法外邦人一切可憎的事,玷污了聖殿。然而,只要願意謙卑悔改,上帝總是樂意垂聽他們的禱告,赦免他們的罪並醫治他們(歷代志下7章14節)。祂派遣先知警告自己的子民,然而他們置之不理,還譏誚祂的先知(歷代志下36章14-16節)。

最後耶和華的審判降臨了(歷代志下36章17-20節);耶和華驅使巴比倫的王來攻擊他們。於是,耶路撒冷有許多人死於非命;耶和華的聖殿被洗劫一空,並被焚毀,王和眾領袖的財寶都被搶奪而去;耶路撒冷的城牆也被拆毀;凡脫離刀劍的,都被擄到巴比倫。貫穿歷代志上下的主題就是關於聖殿和聖殿的敬拜。在最後的一章經文裡,歷代志的作者描述了這場浩劫(歷代志下36章7、10節),以及所羅門聖殿最後的毀滅(歷代志下36章18-19節)。

歷代志下有關猶大最後滅亡的敘述,比在列王紀下24-25章裡的描述簡短得多。它的記載強而有力,有點像是講道,但也出奇的短。當歷代志作者開始提到人們流亡至巴比倫,就迫不急待地描述流亡如何結束:被擄至巴比倫的都作了奴僕,「直到波斯國興起」(歷代志下36章20節)。

這次的流亡帶來了一個新的開始。猶大子民雖然遭到流放,但不會永遠流落異邦。這個流放讓地土荒涼,得享安息,但它不會永遠荒涼(歷代志下36章21節)。就像在利未記26章34-45節中所預告的一樣。耶利米預言了這次的流放,又說直到滿了七十年為止(耶利米書29章10-14節)。波斯王塞魯士下達的法令,允許流放者回歸耶路撒冷並重建聖殿,完全應驗了先知的話(歷代志下36章22-23節)。每一件事都按照「耶和華的話」發生。歷代志作者所處的後流放時代的人可能會反思他們回歸到這片土地的原因,是上帝信守承諾,祂不像那些時常悖逆的子民違反承諾。

那麼接下來會怎樣?歷代志的作者很少談論他自己所處的時代,更遑論未來了,但是他的最後一席話提醒我們,有了上帝,一切才有可能重新開始:「你們中間凡作祂子民的可以上去,願耶和華——他的上帝與他同在」(歷代志下36章23節)。這是對歷代志讀者的邀請,鼓勵他們繼續重新安置與重建的工作。這個邀請使我們知道上帝對大衛的應許是如何透過祂的愛子耶穌基督的降生、受死和復活而實現,我們因此可以滿懷信心地將這句話牢記在心(羅馬書1章3-6節;哥林多前書15章58節)。

(今日的內容可以另參列王紀下24-25章)。


反思:

上帝應許大衛他的一個後代子孫將永遠執政掌權,這個應許在耶穌身上實現(歷代志上17章14節;馬可福音15章26節;使徒行傳2章29-36節)。請分享這個應許告訴了我們哪些關於上帝國的本質。

今日的經文以「新的起點」和「嶄新的開始」作為結束。你能否在自己的生活或教會生活中找到一個上帝帶來新開始的例子?請分享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新的開始又成就了什麼?

留言

筆記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