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

第8日


金屬元素鉀和水接觸時會產生劇烈反應:金屬會消失在蒸氣瀰漫的氣體中和淡紫色的火燄中。可見處理鉀時需要極度小心。今天的經文論及處理上帝的事物,這和必須小心處理鉀有些雷同之處。

根據摩西五經的記載,與上帝同在有關的地點和器物,必須謹慎敬虔地處理。

約櫃象徵永生上帝的存在。在掃羅為王的時期,約櫃存放在基列 • 耶琳,位於以色列的邊境之處(撒母耳記上7章1-2節)。大衛提議把上帝的約櫃遷回耶路撒冷——也就是他的王城。於是大衛召集了四面八方的以色列人,展開運送約櫃之旅(歷代志上13章1-6節)。

然而災難發生了(歷代志上13章9-10節)。拉車的牛受到驚嚇而失前蹄,護車的烏撒情急下伸手穩住約櫃。他是出於善意,但是他的行為是錯的。根據摩西五經的記載,與上帝同在有關的地點和器物,必須謹慎敬虔地處理(利未記10章1-3節;民數記1章50-51節)。上帝對烏撒發怒而將他擊斃。

大衛因此惱怒,並繼而懼怕上帝(歷代志上13章11-12節)。如果約櫃進入耶路撒冷,將是上帝祝福大衛統治以色列的一個象徵。然而約櫃只短暫地停留在耶路撒冷,那麼上帝的旨意又是什麼?如果大衛視約櫃為一種可以藉此操控並鞏固王權的吉祥物,那麼他必須重新考慮約櫃的利弊。於是上帝的約櫃在俄別‧以東的家中停留三個月(歷代志上13章14節)。

歷代志上14章講得很清楚,儘管發生運送約櫃的災難,上帝仍是要祝福以色列。泰爾王希蘭幫助大衛建造宮殿,大衛將此視為上帝祝福的象徵(歷代志上14章1-2節)。而藉由生養眾多的子嗣,大衛也在另一種意義上建立了他的王室(歷代志上14章3-7節)。嚴格來說,大衛知道上帝興起他作以色列王,是「為自己的民以色列」(歷代志上14章2節)。做以色列的好領袖以及順服上帝,必定是大衛的中心思想,宮殿、子嗣和外邦國王的認可都是其次的事。

既然大衛成為統一以色列的王,非利士人便視他為威脅。他們入侵以色列到處搜尋他,但是上帝「沖破」敵人,藉大衛的手殺敗了非利士人(歷代志上14章11節),翻轉了歷代志上14章13節的悲劇。過不多時,他們又入侵以色列並再次被擊退,這一次大衛毫不留情,攻擊「從基遍直到基色」(歷代志上14章16節)。在這兩場戰役中,真正得勝的是上帝(歷代志上14章11、15節),大衛該做的只是尋求上帝和相信祂的帶領(歷代志上14章10、14節)。歷代志作者對他的時代所傳達的信息是:上帝仍然祝福那些尋求祂的人。

所以現在大衛的王國更加穩固,「列國」都懼怕他,認識了上帝的大能(歷代志上14章17節)。歷代志上14章最後提醒我們,以色列之所以受到上帝的呼召,上帝之所以選擇大衛作以色列的王,終極原因在於:使世界列國認識以色列所信的上帝,祂正是他們的創造者。

(今日的內容可以另參撒母耳記下5章1節-6章11節)。


反思:

你如何理解歷代志上13章所描述關於上帝的怒氣?現今的世界或教會是否存在漫不經心或不敬虔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可能導致危險甚至致命的後果?

反思大衛對烏撒的死訊所產生的反應:先是惱怒, 繼而懼怕(歷代志上13章11-12節)。你是否曾在上帝未如你願的情況下發生類似的反應?現在的你如何看待當時的反應?原因是什麼?

留言

筆記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