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大衛再度安排把約櫃運至耶路撒冷,並準備好一個安放它的地方(歷代志上15章1節)。這一次他吩咐利未人來抬約櫃,認可這是他們的工作(歷代志上15章2節)。他們第一次嘗試移送約櫃失敗,是因為「沒有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歷代志上15章13節)。如今則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進行(歷代志上15章15節),第二次的嘗試因此成功。經文上說:「但祂賜更多的恩典」,且「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章6節)。由此可知,上帝不斷賜給我們第二次的機會。
大約有九百個利未人參與了抬約櫃的工作(歷代志上15章4-10節),他們的工作被精心分配(歷代志上15章14-15節),有專司吹奏樂器的,擔任約櫃前守門的(歷代志上15章16-24節);提供祭物的(歷代志上15章26節)。記載名字的名冊更添加了這一工作的重要性(歷代志上15章4-11節、16-24節)。重點很清楚:利未人完成了他們的責任!
整個過程都彰顯了喜樂和歡慶,「耶和華的約櫃」……「進了大衛的城」(歷代志上15章25-29節)。至此確定了上帝已揀選大衛為王,而祂與以色列之間在掃羅統治時期遭到破壞的約定,也在眾人面前以光明正大的方式重建。上帝再度住在祂的選民當中。
米甲並未分享這份喜樂,當她看到大衛在人群中興高彩烈地跳舞時,她就鄙視大衛,歷代志的作者稱她為「掃羅的女兒」(歷代志上15章29節),意味著她和掃羅一樣,不去尋求上帝的事。
然而,歡慶持續著:「在上帝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歷代志上16章1節);大衛分配食物,並奉耶和華的名給民祝福(歷代志上16章3節);除此之外,還在上帝的約櫃前演奏樂器和唱歌來敬拜祂(歷代志上16章3-6節)。
歷代志作者在歷代志上16章8-36節的記載包含了一首頌讚詩,內容擷取自不同詩篇(依序是詩篇105篇1-15節,96篇1-13節,106篇1、47-48節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反映歷代志的作者對當時事件的反思。這個記載同時也是對後世子孫的呼籲: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祂的信實直到萬代!
歷代志作者向讀者闡明了今天內容的主題:上帝的大能作為和守約的信實(歷代志上16章8-18節);上帝對子民的護佑(歷代志上16章19-22節);上帝對萬國的統治以及祂在萬神之上(歷代志上16章23-33節)。末段呼求上帝從列國中召集以色列脫離外邦的禱告,清楚反映了被擄歸回期間的真實狀況。
16章以總結大衛敬拜耶和華的安排事宜作為結束:耶路撒冷約櫃前的事奉工作(歷代志上16章37-38節),以及基遍的邱壇、帳幕前燔祭壇上的獻祭如常進行(歷代志上16章39-42節;比較列王紀上3章5節和歷代志下1章3節)。這樣的安排直到所羅門建造聖殿,才告一段落。
(今日的內容可以另參撒母耳記下6章12-23節;詩篇96、105-106篇)。
歷代志上15章以很長的篇幅,記載利未人在祭祀中不同的角色和任務。你的教會對於不同的成員,是否同樣以清楚分明的方式,來分派每個人不同的角色與任務?你認為這樣做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這種方式是否限制抑或容許了事奉的彈性?
反思歷代志作者從詩篇所擷取的頌讚詩(歷代志上16章8-36節):其內容聚焦在什麼主題上?他是如何傳達這些主題的?你所熟悉的詩歌和讚美詩與它相比又是如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