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

第15日


我們常聽到基督徒解經家提出反對用神聖與世俗二分法來區分世界的論調,我們被教導萬有都屬於上帝;基督教的「事工」可以在任何場合進行,無論是在教會或是世上其他地方;今天的經文有著類似的願景。

我們所處的世界和環境對上帝至關重要,對我們也亦然。事實上,人們根本不應該將世界用神聖與世俗的二分法完全區隔開來。

歷代志上23-26章詳盡描述了各個利未人家族如何在以色列的敬拜中依所分配的角色按班供職。歷代志上27章則描述了各種用來管理以色列日常運作的行政體制。然而,這些明顯「世俗」運作體制如歷代志上23-26章裡的敬拜體制一樣,是上帝所賜予的。不論是「世俗」和「神聖」,都可以融入以色列的生活。對我們而言也是如此,日常活動以及管理這些活動的體制,都是我們服事上帝的一部分。

歷代志上27章包含了四個職務清單:

  1. 十二位軍長,每位軍長帶著自己的二萬四千人按月輪流,出入服事君王(歷代志上27章1-15節);
  2. 各支派的官員,以類似地方政府的形式治理大衛統治下的各地(歷代志上27章16-22節);
  3. 各地掌管府庫產業的官員,以及管理各種農作生產的官員(歷代志上27章25-31節);
  4. 服事王的謀士以及其他官員(歷代志上27章32-34節)。

在27章1-15節裡所敍述的十二位軍長並非全來自不同部族:其中六位來自猶大家族(歷代志上27章3、7、9、11、13、15節),兩位來自以法蓮家族(歷代志上27章10、14節),一位來自便雅憫家族(歷代志上27章12節),還有一位來自利未家族(歷代志上27章5-6節);至於朵代(歷代志上27章4節)和珊合(歷代志上27章8節)的部族關係不詳;這裡沒有載明他們是根據什麼被選為軍長的,但是大多數在這份清單上的名字也出現在「大衛勇士」的清單上(歷代志上11章10-47節);或許這十二位勇士的領導能力在以色列已廣為大眾所認可。

整體看來,歷代志上23-27章描繪出一幅大衛統治下的團結景象:各職分的人民組織得當,並共同運作。在接下來的兩章裡,這些團體或他們的代表將聚集聆聽大衛作為國王的遺言,為聖殿建築捐款,並且認同所羅門為大衛的繼承人。

然而,要注意的是,歷代志上27章23-24節提到大衛不明智的人口普查(歷代志上21章1-7節)。上帝曾應許「必增加以色列人如天上的星那樣多」(歷代志上27章23節;創世記15章5節),但是人類的愚行卻足以釀災造禍。最終,以色列依靠的是上帝的恩典。

至於歷代志上27章25-31節提到的府庫管理、農業生產、牲口和牛羊群等,則提醒我們:人類的被造是為了作上帝的好管家,管理上帝所造的萬物和祂提供給我們的所有資源。以色列被上帝呼召的一部分,就是要照顧好上帝賜給他們的土地,而教會的一部分使命,就是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帶給有需要的人,並教導他們尊重上帝的創造秩序。我們所處的世界和環境對上帝至關重要,對我們也亦然。事實上,人們根本不應該將世界用神聖與世俗的二分法完全區隔開來。


反思:

你是否認為對生態和環境的關注應該是我們基督信仰見證的一部分?如果不是,為什麼不是?如果是,請分享要如何實踐?

有哪些例子可以說明用神聖和世俗來劃分這個世界,可能會限制了我們對基督徒職責和角色的理解?

留言

筆記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