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

第16日


贊同領導者繼任的必要性是一回事,身為領導者甘心樂意交出權力並表示全力支持繼任的領導者,則是另一回事。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看到大衛所做的就是這樣的事。

你們應當尋求耶和華的一切誡命,謹守遵行(歷代志上28章8節);而不能把上帝的恩惠視為理所當然。

大衛向以色列的眾領袖說話,告訴他們上帝已選擇所羅門繼承他作王(歷代志上28章1-8節)。然後他又把從上帝而來的建殿計畫告知所羅門(歷代志上28章11-19節)。以色列百姓和上帝同心致力於建造聖殿(歷代志上28章20-21節)。

全國人民齊聚一堂(歷代志上29章1節)。大衛了解所羅門年幼又缺乏經驗。為了順利施行建造聖殿的計畫,他敦促人民支持所羅門來建立上帝的聖殿。大衛告訴會眾,他已經承諾把個人財富全都奉獻給這個計畫,並且鼓勵會眾做同樣的奉獻:「今日有誰樂意將自己獻給耶和華呢?」(歷代志上29章2-5節)一時之間,眾首領與族長反應熱烈,慷慨解囊,於是大衛和百姓皆大歡喜(歷代志上29章6-9節)。

大衛做了一個長篇禱告,字裡行間洋溢著喜樂。這一切都是出自於耶和華(歷代志上29章10-13節)。大衛和以色列的子民不過是將上帝的恩賜回饋給上帝(歷代志上29章14、16節)。的確,沒有上帝,王和民就一無所用。大衛形容他們自己就像「客旅,是寄居的」、「在世的日子如影兒,不能長存。」(歷代志上29章15節)這句話出自一個王的口中,可能聽來頗為奇怪,因為這個王比任何一個以色列先王在鞏固以色列的土地方面做了更多貢獻。然而,這番話顯明反映出一個明確的信念:即以色列惟一的安全保障在於上帝。

這個信念無疑是所羅門登基時所秉持的正確信念,以致他的統治成為以色列歷史上的盛世。大衛祈求上帝,讓以色列人和所羅門能秉持誠實的心,一心歸向耶和華(歷代志上29章17-19節)!在這些話的耳提面命之下,眾人獻上祭物,歡唱慶祝,奉耶和華的名「再次」膏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做王(歷代志上29章21-25節;對照歷代志上23章1節)。大衛統治時期前後發生的事,大致都寫在歷代志上這卷書上(歷代志上29章26-30節)。

今天的經文,有許多部分是歷代志作者向當時的讀者喊話的內容。大衛所強調的是猶大家族在上帝應許中的位分(「祂揀選猶大為首領」,參歷代志上28章4節),他也堅持上帝全然支持聖殿的建造(歷代志上28章20節),因而對被擄歸回時期的社會產生激勵的作用:他們其中有許多人來自猶大支派,在重建的聖殿中敬拜上帝是他們回歸這片土地的生活重心。

大衛形容以色列「是客旅、是寄居的」(歷代志上29章15節),這個比喻貼切形容了從巴比倫回歸後的以色列人之景況。以色列人必須銘記在心的是:你們應當尋求耶和華的一切誡命,謹守遵行(歷代志上28章8節);而不能把上帝的恩惠視為理所當然。最後是大衛的禱告,藉由頌讚耶和華的力量和偉大,以鼓勵會眾祈禱他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上帝作工。

(今日的內容可以另參列王紀上1章1節-2章12節)。


反思:

大衛稱以色列的眾領袖為「我的弟兄,我的百姓啊」( 歷代志上28章2節),可見他的威嚴響震四方( 歷代志上28章4節),而他認為這些領袖將一心聽從所羅門的命令(歷代志上28章21節)。對於基督徒領袖而言,要如何培養出一種恰如其分的威嚴,同時又不忘他的會眾仍是「弟兄與同胞」?

你是否將自己的日常奉獻視為一種分別為聖、自我奉獻的行動(歷代志上29章5節),也就是一種重新將自己奉獻給上帝的方式?為什麼?

留言

筆記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