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在今天的經文中,約櫃的安置進入了最後階段:從耶路撒冷,即「大衛城」(歷代志下5章2節),進入所羅門為它所建的聖殿中。8這約櫃在西奈山被造,伴著以色列人一路進到應許之地(歷代志下5章2、7節)。這個充滿歷史涵義的約櫃來到所羅門聖殿,被安置在基路伯的翅膀底下(歷代志下5章7節)。
約櫃在以色列的「七月節」進入聖殿(歷代志下5章3節)。七月節即是住棚節(或稱會幕節),是以色列人慶祝出埃及與農作收成的節日(利未記23章33-43節)。所有以色列的領袖聚集在一起,就像過去為約櫃聚集一樣(歷代志上13章5節,15章3節)。
在慶典中,所羅門和全會眾獻上大量的牛羊為祭(歷代志下5章6節)。不同班次的利未人全部出動,讚美感謝耶和華無止盡的守約施慈愛(歷代志下5章11-13節)。接著,有雲出現,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聖殿,無比的莊嚴,以致祭司無法站立,必須停下供職(歷代志下5章13-14節;利未記9章23-24節)。
那時,所羅門說:「耶和華曾說祂必住在幽暗之處。但我已經建造殿宇作祢的居所,為祢永遠的住處。」(歷代志下6章1-2節)接下來,所羅門說明迎回約櫃的意義(歷代志下6章3-11節):長久以來,耶和華在眾人之間並沒有神殿可居,祂沒有為子民立一個王,但是現在祂選擇耶路撒冷作為祂聖殿的所在地,並且應許大衛的後裔永遠為以色列的王!但是大衛不能建造聖殿,惟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為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名建造了殿」(歷代志下6章10節)。所羅門將約櫃安置在殿中,得到上帝明確的認可(歷代志下6章11節)。
所羅門轉身跪在一個為禱告而製的銅臺上,並開始祈禱(歷代志下6章12-17節)。天上地下沒有任何神可比耶和華,耶和華向祂的子民守約施慈愛。祂應許大衛:約櫃如今安置在由他的兒子所打造的聖殿中!然而上帝對大衛的應許不只於此:只要大衛的後裔按照上帝透過摩西所頒布的律法生活,大衛的子孫必能不斷作以色列的王(歷代志下6章16節)。因此,所羅門向耶和華祈求讓這個應許實現。
這是一個非比尋常的請求,對未來影響深遠。歷代志下接下來的篇章,將會顯示上帝鄭重其事地看待所羅門的禱告:系出大衛的血脈將會代代統治以色列,而上帝也確實尊榮那些謹慎遵守上帝律法的君王。歷代志作者希望他的讀者明白:每一個尋求上帝的世代,包括他們自己所處的世代,都有機會享受上帝的賜福、慈愛與平安。這些機會也開放給我們的世代。
8 在這個階段,聖殿位於耶路撒冷城外,儘管所羅門擴建了城牆以將其包括在內(歷代志下8章1-6節;列王紀上9章15節)。
在歷代志下6章3-11節中, 所羅門回顧了興建聖殿的始末,將以色列過去的歷史與今日連結。換句話說,上帝的本意是讓以色列在某些階段成為君主制的國家。針對這一點,大衛和所羅門的統治對後代有什麼正面的貢獻?基督徒領袖能夠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什麼?
在閱讀歷代志上下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上帝的應許與人的順服之間的關聯。對今天的基督徒而言,有哪些上帝的應許是與我們對上帝的順服有關?以上帝的應許作為順服的條件,這樣說得通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