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如何才能做到「身處世界,但不屬乎世界」(約翰福音17章14-16節)?這個處世之道在今天關於所羅門王國的經文中處處可見。
聖殿和所羅門的王宮都已竣工(歷代志下8章1節)。還有其他的工程正在進行(歷代志下8章2-6節):堅固城、積貨城、屯車輛馬兵的城,這些工程是用來加強以色列的防衛和行政管理。以色列境內尚存的迦南人後裔則為這些工程提供了勞力(歷代志下8章7-8節)。
所羅門娶了一個埃及公主,是以色列權傾一時的象徵,也可能是為了鞏固政權而結盟(歷代志下8章11節)。但是所羅門謹慎行事,以約櫃所到之處皆為聖地為由,讓他的妻子搬離了大衛城。所羅門自己則遵循摩西的安息日和其他的聖日,獻每日所當獻的祭,並照著他父親大衛所定的律例,派定祭司的班次,使他們各供己事、各盡其職(歷代志下8章12-15節)。
我們讀到所羅門在貿易上的雄才大略:他的船隻遠行至紅海的俄斐(歷代志下8章17-18節);財富大量湧進以色列,其中一些黃金被用來裝飾所羅門的王宮(歷代志下9章13-20節)。所羅門是他的時代中最富裕又最有智慧的國王(歷代志下9章22-24節)。以色列掌控了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貿易路線,從往來這片土地的交易中獲利(歷代志下9章25-28節)。
根據出埃及記23章23-28節和申命記7章1-6節,以色列的一切發展引發了一些問題:為什麼仍然還有迦南人的後裔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所羅門是否應該娶不敬拜以色列上帝的外國公主?所羅門是否太過專注於奢靡的物件和皇室的輝煌?在耳濡目染之下,以色列是否幾乎成為周邊外邦國家的翻版?
歷代志中關於示巴女王到訪以色列的記載,為以色列在所羅門王時代的國際地位帶來不同的視角(歷代志下9章1-12節)。所羅門的聰明智慧和他金碧輝煌的宮廷使示巴女王大為驚艷,然而她把特別的禮讚獻給了所羅門王的統治:「因為你的上帝愛以色列人,所以立你作他們的王,使你秉行公義」(歷代志下9章7-8節)。就像泰爾王希蘭一樣稱頌以色列的上帝(歷代志下2章11-12節),示巴女王也看到所羅門王國的興盛並向上帝感恩。
大致而言,歷代志作者在歷代志下1-9章裡記載的都是所羅門統治期間的正面事蹟,這與列王紀上的平行記述不同,事實上,作者在他的文字中留下伏筆,是想告訴讀者:我還有未盡的話,也就是所羅門王的其他面向。經文上說:「所羅門其餘的事,自始至終,不都寫在先知拿單的書上和示羅人亞希雅的預言書,並先見易多論尼巴兒子耶羅波安的默示書上嗎?」(歷代志下9章29節)明顯地,作者假設他的讀者都知道列王紀上11章的記載。在列王紀上11章,亞希雅預言耶和華會因所羅門崇拜外邦人的神祇而審判他。耶羅波安將成為上帝審判的工具,他將成為以色列十個支派的國王,以致所羅門的兒子只能統治一個領土大幅縮小的王國(列王紀上11章26-39節)。
歷代志作者知道(也假設他的讀者知道)所羅門的另一面。但這裡的重點是他希望我們從他的記述中看到上帝賜福所羅門,而且上帝的賜福都反映在所羅門統治期間所得的榮耀中。
(今日的內容可以另參列王紀上9-11章)。
在申命記4章5-8節中,摩西告訴以色列人,如果遵行他所教訓他們的「律例和典章」,周遭的鄰國將聽聞關於以色列上帝的事。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示巴女王造訪以色列的時候。按照當今基督教的傳播方式,教會以外的人如何認識上帝的特質?
閱讀申命記17章14-17節中「王應遵行的律法」,並評量所羅門的統治。以色列需要「身處世界」,才能為萬國帶來祝福,但在所羅門時代的以色列是否太過於「屬世界」?檢討你自己的生活——根據你經營財務和生活的方式來看,你是「屬世」的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