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基督徒是否應當始終服從當權者(羅馬書13章1節)?上帝的子民是否可以參與推翻不公義的政權?今天的經文點出了這些問題。
亞哈謝是約蘭惟一倖存的兒子。他作王一年,期間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歷代志下22章1-4節)。受到他母親亞她利雅和其他亞哈家的影響,他加入以色列王約蘭的另一個攻擊行動,企圖從亞蘭手中收復基列的拉末(歷代志下22章5-6節)。
如同在亞哈先前的戰爭中一樣,約蘭受了傷。當他在耶斯列養傷時,亞哈謝、猶大的族長及一些其他的男性親屬一同去探望他。他們全都在耶戶發動的政變中被殺害(歷代志下22章7-9節)。耶戶是耶和華所膏、來剪除亞哈家族的,他也應該殺死效法亞哈行事的亞哈謝。亞哈謝被妥善安葬,只是因為耶戶尊敬他敬虔的祖父約沙法。
亞哈謝活著的時候,母親亞她利雅藉著他發揮影響力,然而一旦他死了,她就奪取政權,剿滅猶太王室所有的後裔。然而,約蘭王的女兒、亞哈謝的妹妹約示巴,將亞哈謝的兒子、還在襁褓中的約阿施搶救出來。她和祭司丈夫耶何耶大把約阿施藏在上帝殿裡六年,免得約阿施被殺(歷代志下22章10-12節)。
儘管猶大受到亞哈家腐敗的影響,它仍與以色列不一樣。猶大仍有許多人對耶和華和大衛支派忠心耿耿,特別是在祭司和利未人之間。耶何耶大靜待良機,然後果敢行動。他召來軍長、祭司和利未人,與他們立約。他們計畫在耶和華的殿中宣告約阿施為王(歷代志下23章1-7節)。這是一個勇敢的行動,而耶何耶大的籌劃縝密精確,確實在猶大得到許多人的支持。利未人手中各拿兵器,站在聖殿四圍,他們給約阿施戴上冠冕,將律法書交給他,立他為王(歷代志下23章8-11節;申命記17章18-20節)。
在歡樂慶祝聲中,亞她利雅來到聖殿,看到所發生的一切,她大喊:「反了!」(歷代志下23章12-13節)但是沒有人理睬,眾人於是把她殺了,就像當初她為了奪取王位而濫殺無辜一樣(歷代志下23章14-15節)。
耶何耶大的目的,不只是讓大衛的子孫重回猶大的王位,他還要讓眾民回轉歸向耶和華。「耶何耶大與眾百姓,又與王立約,要作耶和華的民」(16節)。於是眾百姓拆毀巴力的廟,並殺了牠的祭司,以表示他們的忠誠(歷代志下23章17節)。
耶和華殿中的敬拜重新恢復,摩西和大衛制定的律例典章得以延續。約阿施坐上王位,大衛的後裔在世人的見證下重新掌權。眾百姓都歡樂,合城也都平靜,大家都欣見亞她利雅死了(歷代志下23章18-21節)。
(今日的內容可以另參列王紀下8章25節- 9章29節、11章)。
在反抗亞她利雅邪惡政權的揭竿起義當中,利未人帶著兵器和士兵包圍了耶和華的聖殿( 歷代志下23章7、10節)。試想一下這種情況,這似乎是一起「屬乎上帝」的反叛,然而,一旦基督成為我們的王,事情發生變化了嗎?對基督徒來說,參與推翻不公義的政權是否正確?如果是,應該採取什麼形式參與?
這篇關於恢復大衛後裔王權的敍述,對於被擄歸回後的歷代志讀者,可能產生什麼激勵的作用?你能從今天的經文中得到類似的鼓勵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