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下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對上帝三心二意的承諾是什麼樣的情況?如同對約阿施的敘述筆法,歷代志作者開宗明義地總結了亞瑪謝的統治:「亞瑪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心不專誠」(歷代志下25章2節,另參24章2節)。有時候亞瑪謝會遵照摩西律法或聽先知的話(歷代志下25章4、7-10節),但並不總是心甘情願地這麼做。
亞瑪謝在約阿施最後幾年的宮廷混亂後,才獲得猶大王國的掌控權。他處決了殺害他父親的兇手,卻沒有治死他們的兒子(歷代志下25章3-4節),儘管像申命記24章16節所說的,他們可能會構成威脅;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很好。
亞瑪謝召集了一支大軍,又從以色列重金招募了大批的勇士(歷代志下25章5-6節)。然而,一位先知提出警告,如果他一意孤行,就將遭致戰敗的惡果:「因為耶和華不與以色列人以法蓮的後裔同在」(歷代志下25章7節)。於是,亞瑪謝在抱怨浪費了大筆的金錢之後,解散以色列的士兵,叫他們回家去。以色列的士兵「氣忿忿地回家去了」(歷代志下25章9-10節)。
現在我們知道亞瑪謝心裡打的是什麼算盤。他攻打了幾十年前背叛猶大的以東(歷代志下21章8-10節)。或許這次先發制人的攻擊是要向以東人證明誰才是老大。結果有一萬個以東人戰死沙場,而另一萬個敵人則被殘忍地屠殺了。亞瑪謝是不是執意要證明縱使沒有以色列的幫助,他也可以打敗他的敵人?與此同時,早先遭他遣散歸家的以色列軍兵攻擊他位於王國北邊的城邑(歷代志下25章11-13節)。
亞瑪謝從以東班師回朝,但是他把西珥的神像帶了回來,立為自己敬拜的對象,在它面前叩拜燒香。一位先知去見亞瑪謝,說:「這些神不能救它的民脫離你的手,你為何尋求它呢?」(歷代志下25章14-15節)。這是一個合乎理性的爭論,然而亞瑪謝要他住口,不然就要對他出手不利。於是先知就止住了,並發出不祥的預言:「我知道上帝定意要滅你」(歷代志下25章16節)。
亞瑪謝不聽從先知的忠告,反而求教於他自己的親信。或許是為了反擊以色列軍隊造成的破壞,或是企圖破除先知的預言,亞瑪謝挑釁以色列的約阿施在戰場上一分高下(歷代志下25章17節)。約阿施本尊試著要亞瑪謝打消此念,對他說:你打敗了以東,你就心高氣傲,以為攻擊以色列就像攻打以東一樣容易嗎(歷代志下25章19節)?
但是上帝決意摧毀亞瑪謝,因為他拜偶像,於是將他交在敵人的手裡。猶大的軍隊被徹底擊敗,亞瑪謝被生擒,耶路撒冷部分的城牆遭到拆除,聖殿和王宮被洗劫一空,人質被帶回撒馬利亞——這是一場堪稱極盡羞辱的挫敗(歷代志下25章20-24節)。
直到以色列的王約阿施死後,亞瑪謝才被釋放。自從亞瑪謝被俘,12他的兒子烏西雅就接替他統治猶大。亞瑪謝返回猶大後又活了十五年,但不再是國王。最終,亞瑪謝遭到叛亂,逃到拉吉而被人殺害(歷代志下25章27節)。跟亞瑪謝不同的是,烏西雅沒有處決殺他父親的兇手;或許他也認同先知所說的,他父親的死是出於上帝的手(歷代志下25章16節)。
(今日的內容可以另參列王紀下14章1-22節)。
12 參M. J. Selman所著的2 Chronicles(Leicester: IVP, 1994, 464)。
在亞瑪謝統治期間,他的內心在不同時間點發生什麼變化?是什麼原因驅使他的行為?
如同他的父親約阿施,亞瑪謝起初執政時表現良好,但卻無法善終。亞瑪謝的問題有一部分可能是約阿施死後,給他留下了一個百廢待舉的國家。請問有哪些作法可以幫助你為後人留下美好的產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