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1-11章
作者: Ivor Poobalan很少有舊約聖經故事像大洪水故事一樣,在古代文學中有那麼多類似的情節。有一則美索不達米亞的故事提到,因為某位神的睡眠被人類的喧鬧聲打擾,眾神便決定要祕密地用洪水來毀滅世界。另一位神則將這個計畫透露給他最喜愛的信徒烏特納比什提姆(Utnapishtim),好讓他可以建造一艘船,拯救自己和家人。
然而,挪亞得救,並不是因為上帝偏心,而是因為上帝看見挪亞在這世代中是個義人(1節)。
這使我們想起上帝揀選羅馬百夫長哥尼流一家,成為第一個得著救恩的外邦人家庭(使徒行傳10章)。上帝注意到哥尼流是「虔誠人」並「敬畏上帝」(使徒行傳10章2、22節),就差遣彼得向他傳講耶穌。彼得在哥尼流家中對信徒和其他人宣講時,第一句話便說:「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使徒行傳10章34節)。因為哥尼流的信心,他的家人效法他,也同樣蒙恩得救(使徒行傳10章2、44-48節)。
同樣地,上帝召聚挪亞「全家」,在洪水中拯救他們(6章18節,7章1、13節)。這讓我們知道上帝是如何看待人,我們不僅是單一個體,也是家族或群體的成員。挪亞的為人深切影響了他自己的生命歷程,也影響了他直系親屬的行為和命運。
2節提到對飛鳥和動物潔淨與不潔淨的區分,這一點在後來的摩西律法中會有更詳細的說明,摩西律法禁止人食用不潔淨的動物(利未記10章10節、11章1-47節;申命記14章3-20節)。潔淨的動物對以色列人來說也很重要,因為他們需要用這些動物來獻祭,並敬拜上帝。
洪水過後,肉才加進人類的飲食中(9章3節),因此有大量潔凈的鳥獸獲救(「凡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七公七母,不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一公一母,空中的飛鳥也要帶七公七母」,2-3節),意味著上帝在幫助挪亞,讓足夠的潔淨動物在洪水中存活下來,以預備供應日後的祭品和飲食。
那麼,為什麼上帝要挪亞也聚集不潔淨的鳥獸,使牠們「可以留種,活在全地上」(3節)呢?或許是為了表示在祂眼中萬物都有自己的價值,不能單憑它們是否對人類有用來評價。
有趣的是,在漫長的洪水故事中(6章9節-9章17節),我們都沒有直接聽見挪亞說話,但他的行為和個性說明了一切。6章9節簡短卻深刻地描述了他的性格:挪亞被稱為「義人」、「完全人」,和以諾一樣,他也「與上帝同行」。此後,我們反覆看見挪亞順服的行為:「凡上帝所吩咐的,他都照樣行了」(6章22節,另參7章5、9、16節)。
有時我們會懷疑我們的生活方式是否會改善這個世界,但挪亞的故事告訴我們:「會的。」
挪亞得著上帝的喜悅,因為他在這世代中是個義人(1節)。根據你的行為以及耶穌的受死與復活,你認為上帝會如何看待你呢?
儘管聖經並沒有記載很多挪亞所說過的話,卻記載了很多他順服的行為。你能從挪亞身上學到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生活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