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9-16章
作者: Robert M. Solomon在觀察了聖殿的各種狀況之後(11節),耶穌第二天再度回來。祂去到了聖殿裡人潮最多、被稱為外院的地方,在那裡各樣的買賣正熱鬧地進行著。聖殿的管理單位允許人們在那裡做生意,並且從中得利。只有被他們核可成為聖殿裡祭物的動物才可以在聖殿被販賣,兌換銀錢的人正忙著獲取厚利——只有聖殿專用的貨幣才可以用來購買獻祭用的動物,以及支付聖殿的稅捐(15節)。
為了維護上帝的聖名與榮耀,耶穌驅散所有做買賣的人,推倒他們的桌子及凳子,同時禁止人們把聖殿中庭當作運送貨物的捷徑(16節),這是上帝非常戲劇化地在義怒中潔淨聖殿的場面。
耶穌接著教導群眾——他們當中有些人在看著耶穌潔淨聖殿,並趕走在那裡進行不敬虔交易以獲取私利的人時,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但耶穌引用以賽亞書56章7節及耶利米書7章11節,提醒大家上帝曾說過的話:祂的殿要成為「萬國禱告的殿」,這表示以色列人應該領導萬民(外邦人)來敬拜上帝,但這些對上帝不敬虔的人卻將這裡變成「賊窩」(17節)了。
面對這種情況,祭司長及文士這聖殿龐大交易的既得利益者,認真地討論要如何殺害耶穌(18節),因為他們覺得耶穌是他們的競爭者及威脅。
一般來說,從無花果樹上的樹葉,我們知道果實是否已經成熟。但在往聖殿的路上,耶穌咒詛一棵季節未到卻已經枝葉茂盛,但又沒有果實的無花果樹。它給人已經結果的假象,其實卻還沒有。這代表了上帝子民的景況——偽善虛假。一如聖殿中有許多群眾聚集,但他們卻沒能結出屬靈的果子。
所以第二天,門徒見到這棵受咒詛的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20節)。這告訴我們對福音的頑固拒絕及不忠會有什麼後果,並且還警告即將面臨的審判(聖殿後來在公元70年被毀)。耶穌接著提到信心及所結的果實。對上帝的信心讓人可以用禱告移動一座山(23-24節),這樣的信心也讓我們能饒恕他人,正如天父饒恕我們一般(25節)。信心會結出果實。
今日的教會有可能在哪些方面偏離上帝所賦予的使命和功能,轉而追求其他目標?請分享這樣的情況是否同樣發生在我們個人身上。
你身上是否結出「屬靈的果子」?別人如何在你的思想、態度、行為、言語和人際關係上,看見屬靈的果子?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