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9-16章
作者: Robert M. Solomon耶穌所有的對頭都閉口不再說話,因為他們終於了解自己完全不是耶穌的對手。最後一位問問題的人其實是很誠心地發問,他也幾乎要相信耶穌了。
由於他們不敢再發問,所以輪到耶穌問問題(35-37節)。文士教導說彌賽亞(基督)是大衛的子孫,耶穌引用詩篇110篇1節,然後指出大衛受聖靈感動,在詩篇中稱呼彌賽亞為「主」(37節)。如果彌賽亞是大衛的後裔,那麼大衛又為什麼要向祂致敬呢?
如同馬太福音22章46節的記載,宗教領袖們原本要用問題來刁難耶穌,現在卻尷尬地沉默著,無法回答耶穌的問題。他們一定在心中納悶,「這個出身卑微的加利利人去哪裡學到這樣子說話?祂是不是私底下有一位厲害的老師?」隨著沉默的時刻愈來愈拉長,他們的無知也愈來愈明顯。現場的群眾都喜歡聽耶穌說話(37節),他們從未見過這群自大的領袖如此啞口無言。這些宗教領袖不了解耶穌既是「大衛的根,又是他的後裔」(啟示錄22章16節),彌賽亞不僅是大衛的後裔,祂同時也是神聖的上主和大衛的創造者。
耶穌接著公開地批評這些愛批評祂的人,並且警告群眾:「你們要防備文士」(38節)。這些自我中心的人追求世上的榮耀,他們喜歡「穿長衣遊行,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的安」。
當民眾聽到這段話而發出笑聲時,這些宗教領袖必然握著拳頭,表現出相當的不高興——因為耶穌在大眾面前精確地描述並嘲諷他們宗教上虛有其表。他們還經常故意作很長的禱告來讓人看見(40節),但上帝卻沒有被他們感動。他們喜愛最顯眼的位子(39節),但他們的行為卻是陰險邪惡。他們侵吞寡婦的房子,詐騙她們僅存的、賴以為生的產業(40節)。
耶穌譴責他們的偽善及邪惡。藉由描述他們的行為及動機,耶穌顯示上帝早就在密切注意這些人,並且將來要重重地懲罰他們(40節)。任何相信這群人並跟隨他們的人,將會遭到相同的下場。
遭受耶穌批評的律法教師,在現今的時代可能表現出什麼樣的言語行為?如果耶穌今天到訪我們的教會,祂會說些什麼呢?
反思你自己對信仰的態度。敞開心並誠實地面對自己以及上帝,將你的思想、言語及行為,與耶穌時代的律法教師相互比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