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9-16章
作者: Robert M. Solomon父母親總是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所以絕對沒有父母親不希望孩子得到耶穌的祝福。許多父母親因此帶著他們的孩子來到耶穌面前,「要耶穌摸他們」(13節)。但是門徒正努力減輕老師的工作量,覺得祂沒有時間理會這些微不足道的小孩子。傳統文化經常認定小孩子不重要,更有人以不人道的方式對待小孩子。「小孩子有耳無嘴」(意指小孩子不懂事,不要插嘴,乖乖聽話就好)是傳統社會流傳至今的態度。
這裡的問題出在門徒的身上,他們拒絕這些父母親的時候,連基本的禮貌都沒有,他們至少可以說:「很抱歉,拉比正忙著很多重要的事情,可能沒有時間服事小孩子。」但相反地,他們「責備」這些父母親(13節);門徒直截了當地責備他們浪費了耶穌的時間。
這讓我想起當我在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外排隊,要看耶穌被埋葬與復活的陵墓時,那些維持秩序的人態度非常粗暴,甚至責罵排隊的人,這個神聖的時刻就因為這樣粗暴的態度而被破壞了。
耶穌看見門徒如此對待那些父母親及他們的小孩之後「就惱怒」,祂駁斥門徒不體恤的態度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14節)。祂歡迎小孩子並責備將他們趕走的門徒。接著耶穌教導他們在上帝國度裡的正是像這些孩子的人——純真又謙卑。耶穌提升了小孩子的人性尊嚴,以他們作為進入上帝國度的標準。「凡要承受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15節)。這番話必定同時衝擊了門徒及小孩子的父母親。
耶穌接著「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16節)。這裡的三個舉動展現了上帝對待孩童的獨特溫柔。
對於教會中或社會上常被看作微不足道的人,請思想你與他們相處的態度。你覺得耶穌是如何與這群人相處?你應該如何以耶穌的榜樣與他們相處?
「像小孩子般的信心」是什麼意思?閱讀馬可福音10章15節,並反思「像小孩子一樣接受上帝的國」這句話的涵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