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後書及猶大書

作者: Eileen Poh

第20日


現在,彼得已來到書信的結尾了。他以讀者對耶穌基督再臨的盼望作為總結(彼得後書3章14節),敦促讀者們「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這呼應了他先前對讀者的鼓勵,要他們「分外地殷勤」培養基督徒的品德(彼得後書1章5節)。

現在仍有時間讓尚未信主的人來認識基督,我們必須把握每一次機會,與他們分享福音。

對彼得而言,等候基督再臨的這段時期,並不是讓人隨心所欲地過日子,或是隨從假師傅過敗壞生活的時候。反而應當在這段時間過聖潔敬虔的生活,預備自己(彼得後書3章11節);當耶穌降臨時,他們在祂的眼中才能「沒有玷污」且「無可指摘」(彼得後書3章14節)。

「沒有玷污」經常用來形容在上帝眼中蒙祂接納的祭物,彼得也形容基督是「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彼得前書1章19節,參出埃及記12章5節)。「無可指摘」則延續了祭物這個隱喻,強調這祭物必須聖潔無瑕。新約聖經學者包衡認為,「這兩個詞放在一起,描述了基督徒道德上的純潔,暗指基督徒是獻給上帝無瑕疵的祭物。」15基督徒應該要與那些假師傅截然不同,他們是「被玷污,又有瑕疵」的(彼得後書2章13節)。

當基督再臨時,基督徒在祂的眼中應該是無瑕疵且無可指摘的(參腓立比書1章10節,2章15節;帖撒羅尼迦前書3章13節,5章23節)。我們在等候那日來臨時,可能偶爾會失去耐心,並質疑:「上帝為何遲遲不成就祂的應許?」

彼得再次提醒我們,當從上帝的角度看待事情。他在彼得後書3章9節中已解釋,上帝之所以延遲是因為寬容我們,願意人人都悔改來到祂面前。他在彼得後書3章15節裡更直言告訴我們「要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因此,現在仍有時間讓尚未信主的人來認識基督,我們必須把握每一次機會,與他們分享福音。現在也仍有時間讓基督徒從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中悔改,藉著過聖潔敬虔的生活,來預備迎接耶穌的再臨,好讓我們到了那日能夠無瑕疵且無可指摘。

彼得接著提到這些讀者先前所讀過的保羅書信(彼得後書3章15節)。他所指的是「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這特定的一段嗎?若是這樣,或許彼得心中所想的是像羅馬書2章1-9節這樣的段落,其中談論上帝的審判和憐憫。又或者他意在泛指保羅針對耶穌再臨所教導的道德準則?若是這樣,那麼他心中所想的,就是像羅馬書13章11-14節、腓立比書2章15-16節和歌羅西書3章4-6節這樣的段落。我認為彼得所指的可能是後者。

彼得承認保羅的書信有時不太容易明白,因此容易被「無學問不堅固的人」誤用;他們曲解保羅的話,就自取沉淪(彼得後書3章16節)。或許彼得心中所指的是彼得後書2章2節所揭露的假師傅,以及那些隨從他們錯誤解讀保羅書信和其他經文的人。

我們當中的某些人也可能認為保羅的書信或聖經其他部分「有些難明白的」。在我們想要明白上帝話語的同時,也必須防備那些「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因為他們會為自己的利益而曲解經文。

15 參包衡所著的《猶大書與彼得後書》(Jude, 2 Peter, Waco: Word, 1983, 327)。


反思:

若耶穌明天就再臨,你在祂眼中會是「無瑕疵、無可指摘」的嗎?為了迎接祂再臨,你需要做哪些改變?

如何避免自己成為一個曲解上帝話語、「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彼得後書3章16節)?

留言

筆記


writer1

作者簡介

傅秀鑾(Eileen Poh)曾任律師數年,之後投入全職的神學研究。她在倫敦國王學院就讀時所寫的博士論文,探討了西元一世紀後半,小亞細亞的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社交關係。目前她任教於新加坡門徒訓練中心(Discipleship Training Centre),講授聖經研究課程。她的丈夫是薩斐立(Philip E. Satterthwaite)。

此作者的天路系列著作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