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記

作者: Peter Lau

第19日


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舉止言談來看出這人是否有智慧。當以斯帖最後向王請求時,我們至少可以從她身上學習到兩件事情。

以斯帖向王陳情的過程,顯露出她的智慧與機智,她知道提出請求的最好方式。

首先,她的態度非常恭敬。她上前提出請求,用極其謙卑的口吻說:「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為美⋯⋯」(3節)。如果我們把這一段說詞和哈曼與王之前的對話相比就不難發現,哈曼並沒有使用任何謙卑屈服的詞語。

第二,她的表述是循序漸進,條理分明的。她呼應了王的美意:「我所願的,是願王將我的性命賜給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3節)以斯帖針對哈曼滅族的勅令內容,清楚地引用哈曼的語詞說:「要剪除殺戮滅絕。」(4節;對照3章13節)她表明自己和族人唇齒相依的關係,以致威脅一人就等於威脅一族(4節)。她並沒有主動指明迫害者的身分,直到王向她追問(5節);即便被問及,她也先形容他為「仇人敵人」,然後再揭露他就是「這惡人哈曼」(6節)。以斯帖向王陳情的過程,顯露出她的智慧與機智,她知道提出請求的最好方式。

另一方面,以斯帖選擇表態的時間點也展現出她的智慧。當她第一次進去見王時,她沒有向王提出請求(5章3-4節),因為當時哈曼不在場。要知哈曼必須身在現場,否則他很有可能會設法脫罪,在背後想出一堆歪理來否認這指控。再者,對於之前的筵席,以斯帖似乎也感到時機不對而沒有開口說出她的請求;她只回答國王說:「我有所要,我有所求。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願意賜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請王帶著哈曼再赴我所要預備的筵席。明日我必照王所問的說明。」(5章5-8節)

但是現在她可以提出她的請求了。她當面指控哈曼,事情一發不可收拾。王怒氣沖沖地離開,只留下哈曼向以斯帖求情饒命(7節)。


反思:

閱讀傳道書8章1-6節。根據此章的描述,以斯帖是如何評估局勢,並伺機而動,成為一個在王的面前行事和說話都深具智慧的人?

你口中的話語能如何影響他人?(箴言18章21節)請記住主耶穌也曾提醒我們要為口中說出的每一句閒話負責任(參馬太福音12章36-37節)。

留言

筆記


writer1

作者簡介

劉漢雲(Peter Lau)從2010年開始在馬來西亞神學院授課。他是一名訓練有素的醫生,同時也擁有舊約聖經的博士學位,出版了關於路得記、以西結書和詩篇的書。他已和凱瑟琳結婚,目前育有三個孩子。

此作者的天路系列著作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