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15章33節警告我們:「濫交是敗壞善行。」那麼我們到底要避開什麼樣的損友?又應該結交什麼樣的益友呢?我們在18章裡看到一些損友的例子,在19章則將看到更多應當避免交往的對象,以及應該保持交往的所謂益友。
擁有這些特質的關鍵在於敬畏上帝(23節);這是所有智慧和至善美德的核心。
以下幾種人是我們應該避免交往的。
- 愚昧的人(1節)。愚蠢的人藐視敬虔又合乎公義的話語,喜歡扭曲事實而導致欺瞞或禍亂。這樣的人也可能會對上帝發怒,把自己的麻煩都歸咎到上帝的頭上(3節)。
- 作假見證的人(5、9、28節)。在法庭上作假見證妨礙公義,這等人必受懲罰。
- 懈怠的人(15節)。缺乏精神體力,終日昏昏沉沉,這樣的人無法努力工作,也不能養活自己。
- 褻凟嘲弄的人(25節)。他們思想封閉,拒絕改正。愚昧的人必須藉由察看褻慢人受懲戒才學到教訓,而明辨的人只要經過訓誨就能知所進退。懲罰是為褻慢人預備的(29節)。
我們應該結交什麼樣的益友呢?答案是具備以下這些特質的人。
- 有智慧的人(8節)。他們珍惜智慧與聰明;這樣的人聆聽勸告和教導(20、27節);並從訓誨中有所學習(25節)。
- 仁慈的人(17節)。幫助貧困的人,就是投資在永恆。
- 有耐心的人(11節)。他們既不倉促做決定(2節),也不以暴怒待人(19節)。他們不輕易發怒,願意寬恕別人的過失(11節)。
- 行為純正的人(1節)。他們寧願安貧樂道,也不願享受富足卻遠離上帝的心意與道路。
擁有這些特質的關鍵在於敬畏上帝(23節);這是所有智慧和至善美德的核心。每一項美好的品格都是源自敬畏上帝的心。
敬畏上帝的心可以帶來生命以及恆久的知足,使我們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保持平穩,像23節所說的:「⋯⋯必恆久知足,不遭禍患。」在箴言寫成的多年後,耶穌會親自來到,並給予追尋祂的人相同、恆久知足的確據:「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14章27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