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告訴我們,當我們把某個生活公式生硬又死板地套用在生活中時,將會造成什麼後果。依據約伯朋友們的看法,約伯遭受苦難一定是因為他犯了罪。這樣的看法是基於約定俗成的因果原則:罪行總是導致懲戒,而義行則蒙受賜福保佑。
同樣地,箴言並不是死板嚴苛的生活準則、律法,或像鐵鑄陶塑般的絕對應許;而是經由屬天的啟發、對生命的觀察而得到歸納的生活通則。
然而生命的運轉不見得會照著一成不變的公式而行。在詩篇73篇1-14節中,作者亞薩發現即使他盡力保持純潔的心,仍飽受苦難;但富有的人卻帶著他們的罪和傲慢在一旁逍遙快活。在約伯記中,上帝也斥責約伯的朋友曲解祂的心意(約伯記42章7節)。
同樣地,箴言並不是死板嚴苛的生活準則、律法,或像鐵鑄陶塑般的絕對應許;而是經由屬天的啟發、對生命的觀察而得到歸納的生活通則。
6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觀察,從小用適當的原則、訓誨和紀律來教養孩子,一般來說這孩子長大後也會行走在智慧的道路中。可見負責任的教養方式應該會培養出成熟負責任的下一代。然而這並非是一個不變的應許,只不過是透過一般的觀察來鼓勵為人父母擔負起養育之責。我們不該誤用這句經文而去論斷說孩子不成器就是父母未盡其責,或是孩子有成就完全就是父母教導有方。
在22章,也包括了其他有關生活的普遍觀察:
- 帶著敬畏的心謙卑與上帝同行,一般來說就會帶來尊榮和財富(4節)。當然,這並不是說謙卑的人就一定會富有並且受人尊重。
- 要保護我們的靈魂,就必須以智慧為道;遠離惡人不受其影響,因他們會帶我們走上充滿網羅和陷阱的道路(5節)。看起來,趨善避惡理應就可以讓我們遠離兇惡,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的生活不會面臨困境。
- 你栽種什麼,就會收穫什麼(8節)。不過,我們不見得在今生就能見證這個真理的貫徹實現,然而在永恆中必得證明。詩篇73篇的作者亞薩,在一番的反思後,也領悟這個道理。他曾心生疑惑,為什麼惡人似乎都過得很好,然而他終究看透這些人的結局,上帝會「把他們安在滑地,使他們掉在沉淪中。」(詩篇73篇17-18節)
- 慷慨解囊的人會為眾人帶來祝福(9節),施予者與接受者同樣蒙福。但是這個原則不可用來鼓勵貪婪、另有所圖謀的施捨。
15節是另一則有關教養孩子的箴言。經文的第一句話是診斷問題:孩童天生就是智識未開的,畢竟我們生下來就是罪人。第二句話則是對症下藥:積極參與管教,有心規範加上適度教導則可以去除愚頑雜症。可見父母的引導非常重要;因為要孩子自我管理一般都是不見其效的。
一個基督徒母親被問及她平日都在做什麼,她回答:「我是一個建築師」,接著她又被問及:「那麼妳打算打造什麼樣的房子?」她回答說:「我在打造兒女良好的品格基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