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記

作者: Sim Kay Tee

第1日


最近,我到機場去送行,因為一位老同學正舉家搬遷到國外。他已待業超過一年,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地點卻是在一個以反對基督信仰著稱的城市裡。他以那份工作的待遇優渥來說服自己,況且他的孩子也只需要在那邊待個兩年而已。

生活中各項重大決定不能只從經濟和財務的角度考慮。屬靈的考量更為重要。

我們在路得記故事的一開始,便看到以利米勒的艱難抉擇,因為國內發生饑荒(1章1節),要繼續養家餬口幾乎是不可能的,他決定舉家遷至摩押地去。以利米勒身處在「士師秉政的時候」(1節)。這段時期介於約書亞過世後(約書亞記24章29節)至掃羅作王統治之前(撒母耳記上13章1節)的大約三百年間(約為西元前1380-1050年)4,我們並不知道確切的時間,不過我們知道這是一個背棄上帝的時代。當時政局不穩、道德腐敗,並且充滿偶像崇拜;是一段「各人任意而行」的日子(士師記17章6節,21章25節);上帝的百姓背棄祂,轉而崇拜偶像(2章10-13節,3章5-6節)。

上帝曾警告祂的百姓,若他們不忠心信靠祂,祂便會降下饑荒來管教他們(申命記11章11-17節)。然而,之後路得記1章6節的一段話:「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便暗示了這場饑荒是上帝的懲罰,為要管教他們的悖逆(利未記26章18-20節;阿摩司書4章6-9節)。

以利米勒這個名字的意思為「上帝是我的王」,諷刺的是他並不承認上帝就是他的王。他並不接受上帝透過饑荒所帶來的管教;若他接受的話,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悔改,而非搬家(申命記30章1-3節)。以利米勒沒有悔改,沒有祈求上帝憐憫,也沒有信靠上帝必定會供應在應許之地生養的一切需要,他反而自己設計解決之道。但是,最後證實了全家搬至摩押地是一個不明智的錯誤決定。

伯利恆意為「糧食之家」(house of bread),在此地發生饑荒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另一方面,上帝稱摩押地為「我的洗腳盆」(詩篇108篇9節,新譯本)。洗滌之後殘留的污垢使得「洗腳盆」一詞帶有嘲諷和輕視的意味。因此,從隱喻的角度來看,以利米勒是離開「糧食之家」,進入一個荒場、垃圾堆裡!

生活中各項重大決定不能只從經濟和財務的角度考慮。屬靈的考量更為重要。摩押或許是一個容易養活一家人的地方,但卻不是一個有助於過聖潔生活、養育敬虔兒女之處。摩押或許能提供物質需要,甚至是屬世的成就,但卻會阻礙屬靈生命的成長,威脅到靈命的存亡。

4 參肯尼斯 • 巴克著的Introduction to Judges, NIV Study Bible, 326。


反思:

如果你是家裡的經濟支柱,你會做出和以利米勒不一樣的決定嗎?哪些重要的因素會左右你的決定?

你是否曾像以利米勒一樣離開伯利恆(離開上帝的旨意)進到污穢的「洗腳盆」摩押地去(詩篇108篇9節)?現在是否該回家了呢?

留言

筆記


writer1

作者簡介

沈啟智(Sim Kay Tee)是資深的牧師、傳道人。他在靈命日糧事工服事,擔任聖經教師、作者以及審稿者,也定期為《靈命日糧》撰稿。沈牧師非常熱愛上帝的話語,並熱衷於教導聖經。目前他擁有三位優秀的寶貝女兒以及一位孫女。

此作者的天路系列著作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