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書
作者: Robert M. Solomon我們多數人都生活在高度強調個人主義的現代社會中,就連基督徒對救恩的看法也非常個人化——我跟我的上帝,我跟我的救恩。但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基督徒的信仰當然是個人親身的經歷,但卻不是私有的;而是負有社會責任的。
保羅繼續闡明上帝如何救贖我們,使我們與祂及眾人和好。上帝亙古以來的規畫就是一個新的社會──教會。以弗所書2章11-22節可以用三個關鍵字來分段,「從前」(11節),「如今卻」(13節),及「這樣」(有「因此」之意,19節)。救恩有極大的影響力,能讓人們親近上帝及親近彼此,就達到設立教會的目的,使其得到尊榮。
雖然古老的猶太信仰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礎,但外邦基督徒並不是教會的二等公民。他們「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裡的人」(19節)。因此,外邦人得救之前的狀態(12節)得到翻轉。保羅形容教會就像上帝的國度和家庭,外邦人與所有人一樣都是國民與家人。
教會也建立在基督及祂的教導之上。使徒及先知順服主的命令,忠心傳講基督的教訓奠定基礎。這些教訓後來成為聖經的正典;也就是教會中獨特的權威。所有的訓誨及預言都在耶穌身上找到意義並得以實現,因此基督是建造教會的房角石,靠著祂教會才能夠建立連結(20-21節)。
今日,已經沒有像舊約時代那樣的先知及使徒,整本聖經已成為最終至高的權威,無法再被增添任何話語。我們都是教會的一部分(「活石」,彼得前書2章5節),在基督裡被建造被連結一起。基督就是連結我們的頭,在祂裡面我們被建造成為上帝的聖殿,我們也在其中成為獻祭的祭司(希伯來書13章15節;彼得前書2章5節)。
教會就是新的聖殿(不是石頭泥沙所建,而是用人造成的),是上帝的居所(22節)。這對教會來說是極高又美好的評價,必須透過對基督的重新委身及順服來達成。
教會既是國度、家庭,又是聖殿。這樣的真理如何影響你及教會的眾人與上帝、彼此,以及這世界的關係?
教會的信徒「靠祂聯絡得合式」也「靠祂同被建造」。我們如何在教會裡體驗及強化這兩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