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或許傳道者也會同意:「就連懷舊也無法回到過去了!」他在9節提出了一個好建議:「不要心裡急躁惱怒」。在今天的經文中,傳道者持續闡述他獨特的智慧觀點:我們必須避免突發的憤怒(9節);緬懷過去是沒有意義的(10節)。這樣務實的智慧警語「跟在銀行的存款一樣好用」,甚至更為有用(11-12節)。
智慧當然有它的好處,但也有它的限制。因此傳道者以他務實的思考來探究這一點(2章12-17節)。他轉而思想一個最讓人困惑的議題:上帝在世間的作為,特別是針對人類的作為。他提出三個愈來愈明確有力的論點:上帝使世間的一些事情繞道「曲」行,而非「直」達無礙(7章13節,1章15節);上帝讓人遭遇「患難的日子」以及「亨通的日子」,人因此無法知道未來將會如何(14節);而最讓人困惑的是,義人及惡人有時候會經歷與他們應得的結果相反的情況(15節)。就連最有智慧的人也都難以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傳道者在8-9章對這些論點會有更多闡釋,在這裡他的主要目的是要強調智慧有其限制。不論智慧還是公義,都無法保證人生的結果會如何。上帝對這一切擁有絕對的主權,不論好壞,決定權都不在我們身上。這是一個艱難的功課,但絕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再者,即使是追尋公義和智慧,也都可能導致我們走偏(16節)。因此:「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16節)。乍讀之下,這句話很讓人震驚:人有可能會過度行義或過於聰明嗎?但深入思考,如果我們的動機是錯誤的,那真的有可能。例如有些人尋求智慧及公義是為了誇耀自己的成就,或者為了得到凌駕他人的權力。可想而知,有些非基督徒要求自己維持高道德標準,為的是要能誇口:「不用信上帝也能活出道德美好的生活」。
所以我們不應該為了錯誤的動機去尋求智慧與公義(16節)。當然也不應該變成另一種極端,讓自己沉迷於邪惡愚昧的行為(17節),因為那將引來上帝的審判(17-18節)。我們應該避免這兩個極端的行徑,活出敬畏上帝的生命(18節):虔誠地承認我們的力量、知識以及良善,與創造我們的上帝相比,都是極為有限的(5章7節)。對傳道者來說,我們是否敬畏上帝(12章13節)才是最關鍵的議題。如果上帝的真理不再是我們行事為人的準則和依據,那麼我們試著尋求智慧及公義的生活,反而可能造成自我毀滅。
請閱讀羅馬書10章2-4節,保羅在此提及人嘗試建立自己的義卻不知道上帝的義的危險。而在哥林多前書1章18-25節裡,保羅則比較了「福音的愚拙」及「世上的智慧」。這些經文如何幫助你了解傳道者所警告的「行義過分」及「過於自逞智慧」?
「敬畏上帝」(18節)對你來說是什麼意思?你要如何在自己的生命中培養出這樣的態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