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

作者: Philip E. Satterthwaite

第8日


學校老師有時候在授課時不會按照邏輯順序,相反地,他們會刻意用非直線方式來呈現,所以一開始我們不容易看清所要表達的論點。這似乎就是傳道者所採取的寫作方式。他先指出一個議題,花一些篇幅思考,然後再從不同的角度回到這個議題(我們查看在傳道書1-2章提及勞碌及智慧的頻率就會明白)。這當然可能讓讀者無所適從,但也能讓我們在繼續閱讀的同時,引導我們花一點時間來深入反省。

人類勞碌的結果總是帶著不確定感:或許有時會帶來「享福」(13節),但也可能被帶到錯誤的方向而變成徒勞(如同我們在1-2章所讀到的)。人類勞碌的結果是暫時的:一個人辛苦達成的,另一個人卻可能將它摧毀(1-8節)。但上帝所做的「都必永存」(14節)。

今天的經文就是傳道者運用這種方式的好例子。9節先重複了稍早的論點:提到人生中沒有意義的「勞碌」,這正是回應1章3節及2章22節所說的;而3章10節所提及上帝給世人的「勞苦」,則回應1章13節;3章12-13節關於人應該如何過日子的忠告,則是重複2章24-26節的想法;最後3章15節所說,現在發生的是之前就已經發生過的,則是早在1章9節就已經提及過的。但今天的經文,其實是傳道者將這些已經講過的論點舊瓶新裝,營造出一個新的焦點,針對上帝在世間所行的事,把上帝的工作與人類的「勞碌」做個對比。

從上帝創造萬物的目的來看,人世間的一切都美好和諧,上帝決定一切事物的過程,知道所有事情適當的時機,因為祂「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不僅如此,上帝「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讓我們得以窺知上帝創造計畫的偉大高深;或許也可以思想自己生命該如何融入上帝的計畫中。但我們無法全然了解:我們無法參透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11節)。

人類勞碌的結果總是帶著不確定感:或許有時會帶來「享福」(13節),但也可能被帶到錯誤的方向而變成徒勞(如同我們在1-2章所讀到的)。人類勞碌的結果是暫時的:一個人辛苦達成的,另一個人卻可能將它摧毀(1-8節)。但上帝所做的「都必永存」(14節)。這一方面是指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會永續發展(1章3-7節),另一個層面則是闡明上帝在歷史中所預定旨意的永續長存。

請注意15節雖然重複了1章9節中關於歷史會不斷重演的觀點,但相對於稍早的經文,此處卻擴大提到上帝神聖的掌權:「祂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5 事情或許會重複發生許多次,但不會永遠持續發生,因為歷史是朝向上帝所預定的方向來發展,而這一切都看在上帝的眼中。所以關鍵在於我們現在要如何生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把握當下,特別是在上帝面前「存敬畏的心」(14節)。

所以傳道者論述的架構已經慢慢地浮現。雖然人生有許多迷惘、沮喪;我們的確無法完全理解上帝的目的。但愈來愈清楚的是,人生當中有些道路相較於其他是更符合上帝旨意的。在後面的篇幅將對此有更多的探討。

5 有關這短語的解釋(字面意思是:上帝會鑒察人們追求的東西)作為對上帝審判的參考,請參伊恩 • 普羅萬(Iain Provan)所著的Ecclesiastes/Song of Song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1, 90-91)。


反思: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知曉耶穌的一生、死亡及復活;相對於傳道書的作者,我們應當更能夠了解上帝在人世間的遠大計畫。當然我們還是有許多不理解的地方。你是否同意傳道者所寫的:「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這樣的說法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如果你曾經歷過今天經文中所提及的「喜樂」、「行善」、「吃喝」、「在勞碌中享福」(12-13節),你會如何看待這些「上帝的賞賜」?

留言

筆記


writer1

作者簡介

薩斐立(Philip E. Satterthwaite)於1998年開始在新加坡的聖經神學研究學院(Biblical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教授舊約和聖經希伯來文課程,同時也在2011年至2019年擔任該校的校長。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舊約歷史和舊約智慧書。

此作者的天路系列著作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