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

作者: Douglas Estes

第14日


今天我們探討的內容就是雅各書最為人所熟悉的經文:「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17節)。

因此,行為是內在信心形諸於外的明證。

對這段經文膚淺的理解將會導致錯誤的解讀,以為可以憑著行為得到救贖。因此,在過去的兩千年裡,對這節經文的相關註釋林林總總甚至掩蓋了雅各書這部分的真意,並使得整卷書黯然失色。這真是令人遺憾,因為雅各在這裡細密編織的主題,不僅是關鍵和重要的,在對應其他經文時也能產生完全的共鳴。

在14節中,雅各用了兩個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第一個問題旨在讓讀者深思信心與行為之間的關係。雅各所謂的「信心」指的是一個人對上帝的內在委身;而「行為」則是一個人因遵從上帝的誡命而產生的外在行為。雅各要大家思考,一個人有內在的委身卻沒有外在的行為,這是有可能的嗎?第二個問題,若上述的信心是有可能發生的,那麼人憑藉這樣的信心就能在上帝面前站立得住嗎?

雅各以問句的方式開始這段討論,是要讓讀者知道,這是一個不容易處理的議題。信心與行為之間的拉扯張力鼓勵我們看清兩者之間的關係,而不是要我們在兩者之間做一個取捨。

接下來,雅各用了一個例子督促我們就以上的問題做出更深刻的反思。在這個場景中,我們遇見另一位在街市上的信徒,他是「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參15節)。雅各再次拋出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在內心裡為那個人發出善意的意念,又大聲說出這樣的意念,卻對他切身的需要毫無行動,這又有何益處呢?換句話說,我們對這個信徒產生內在的委身,卻沒有顯露任何外在實際的行動,對他又有什麼影響呢?

雅各這個假設性謎題的重點就是,如果說我們關心一個窮困需要幫助的人,卻光說不練,那我們對他的關心到底有多少呢?對需要幫助的人只是感到關心,而沒有任何行動付出,這不是真的關心。同理,如果我們只有在心裡在意上帝,但卻沒有外在的行為,這樣的在意是毫無意義的,是死的。所以,如果我們自詡為基督徒,而且自稱對上帝有內在的委身,但是卻沒有對應的外在行為,那麼這樣的相信和委身也是「死的」(參17節)。因此,行為是內在信心形諸於外的明證。

雅各十分清楚耶穌也曾遇到一些嘴巴上說相信卻苦於行不出來的人(參馬太福音19章16-26節)。他深知要行出來固然不易,然而這行為能使我們的信心恢復生命力。讓我們奉耶穌基督的名,竭力展開行動;讓我們的信心在祂裡面得以恢復生命力。


反思:

在你的生命當中,信心和行為曾在何處產生拉扯的現象?你怎麼能確認你的行動力是出自於真正的信心?

你認為雅各為什麼要用假設的場景,而不直接了當地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留言

筆記


writer1

作者簡介

翟道格(Douglas Estes)是在南方大學教授新約和實踐神學的副教授。他也是Didaktikos這本神學教育期刊的編輯。以及《今日基督教雜誌》(Christianity Today)的固定特約編輯;目前撰寫或編輯的書籍共有八本,此外還書寫了大量的論文與文章,以及關於當代流行議題和學術著作的評論。他曾經擔任過牧者,從事牧養長達16年。

此作者的天路系列著作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