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1-50篇

作者: Mike Raiter

第43日


詩篇42篇和43篇很有可能是同一篇詩。當我們將它們合在一起讀時,可以將內容分為三大段,每段都以同一句話作結:「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42篇5、11節,43篇5節)。它們是整卷詩篇第二部分(詩篇42篇至詩篇72篇)中的第一篇詩,也是可拉眾子的第一篇詩;可拉極有可能是負責聖殿敬拜的樂師。

今天,我們身為基督徒無論身在何處,都有上帝聖靈的同在。

這兩篇詩敘述人感覺自己遭到上帝的遺棄。詩篇42篇一開始描繪了一個深觸人心的圖像:一隻在荒野走迷的鹿,牠找不著生命的泉源。詩人也有同樣的迫切感,他渴望回到上帝的同在中(42篇1-2節)。

這個人身處異鄉。他心中充滿悲苦,因為他無法到聖殿敬拜上帝(42篇3-4節,43篇3節)。他的疏離感在第二段詩文中達到極點,當地人嘲笑他說上帝已經遠離了他(42篇9-10節)。我們在這裡看到詩人心靈的掙扎。當我們沮喪的時候,情緒往往起伏不定。詩人承認:「我的心在我裡面憂悶」(42篇6節,參42篇9節),但隨後他提醒自己:「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上帝」(42篇8節)。

在第三段中,詩人渴望上帝的拯救(詩篇43篇)。同樣地,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詩人陷入生命的危機。這裡的細節被含糊帶過,因此當我們感到上帝遠離時,也可以唱這首詩歌。詩的結尾是充滿盼望之詞(43篇3-5節),詩人相信上帝的光與真理會帶領他回到耶路撒冷和上帝的面前。他必在上帝百姓的會中,再次讚美祂。

今天,我們身為基督徒無論身在何處,都有上帝聖靈的同在。儘管如此,許多人仍會承認,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上帝似乎離他們非常遙遠。詩篇42篇和43篇是一首在這樣的時刻唱的歌,它提醒我們要歸向上帝,要「到我最喜樂的上帝那裡」(43篇4節)。

詩篇42篇和43篇描述了一個人感到被上帝撇棄的歷程。這兩篇詩使我們想起耶穌,祂在十字架上經歷了比詩人更大的棄絕。祂在客西馬尼園如此禱告:「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馬太福音26章38節)。然而,祂也仍將盼望寄託於上帝。


反思:

自五旬節後,上帝的百姓能隨時隨地藉著聖靈來到祂面前。我們經歷上帝的同在,與舊約時代詩篇42-43篇的作者所經歷的有何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詩人在沮喪的時候責備自己說:「你為何憂悶?」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什麼,以免受到思想和情緒的攪擾而陷入絕望中?

留言

筆記


writer1

作者簡介

雷墨恪(Mike Raiter)是牧師、講道培訓教師,以及澳洲墨爾本神學院(Melbourne School of Theology)的前任院長。現為聖經佈道中心(Centre for Biblical Preaching)主任,著作豐富,包括榮獲2004年澳洲基督教作品獎的《心靈的觸動》(Stirrings of the Soul)。

此作者的天路系列著作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