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

作者: Gary Inrig

第17日


再沒有人比基甸更不像一位解救者,基甸的希伯來文意思是「砍伐者」,所以,他顯然是位身強體健的人。但我們見到的基甸卻沒有展現出體魄強健的模樣。通常,一個人應當在露天的打穀場打麥子,好讓風吹走較輕的粗糠。基甸卻在樹下的酒醡裡提心吊膽打他的幾捆麥子,生怕米甸人會沒收他僅有的餬口米糧(11節)。他是一個備受挫敗,灰心喪志的人,心中滿是疑惑和恐懼。他實在不像「大能的勇士」(12節),但他必然會成為「大能的勇士」,因為,上帝與他同在。

我們自己雖然力有未逮,然而,透過我們的上帝,卻能得勝有餘。

上帝經常用這種方式對待祂的百姓。憑藉上帝的大能,99歲、膝下無子的亞伯拉罕得到一子;急躁、衝動的彼得成為初代教會的棟樑。我們在別人眼中或許盡是缺點和挫敗。但是,上帝以祂同在帶來的更新大能,看見我們的潛能。上帝不是以我們的現狀檢視我們,而是著眼於祂在我們生命中動工後我們將成為的樣式。祂揀選軟弱、無足輕重的人,在他們生命中彰顯祂自己,從而更新他們的生命。祂知道我們的軟弱、挫敗、灰心喪志、疑惑困擾及力有未逮;祂應許我們,必以祂的大能更新我們,將我們的不足轉化成從祂而來的力量。

當基甸表達他的顧慮時(13節),上帝回覆:「你靠著你這能力去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嗎?」(14節)上帝所賜的能力同時也伴隨著祂的命令和應許(12、14、16節)。當上帝賦予人使命時,必然會供應其所需的力量。基於這個道理,上帝呼召基甸勇往直前。我們若仰仗自己的能力,總是會以挫敗收場,甚或是更糟的自欺欺人、妄自尊大。但是,上帝對灰心喪志之人的回應向來不是要求他們做正向思考,而是應許祂的同在、供應和大能。當上帝賦予我們使命時,也應許祂必時時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28章18-20節)。

基甸自認無足輕重、力有未逮。他問道:「我怎麼做得到?對我來說,這份差事的責任太大了。我根本沒有資格做這件事,我也沒有任何後援。」(15節)這正是上帝在一個人身上施展作為的起點。我們屢次看到,上帝一再挫人銳氣,使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力不從心,無法達成上帝交付的使命或成為合上帝心意的人。然後,上帝讓我們正視一個事實,就是祂的無所不能:「我與你同在」(16節)。

我們自己雖然力有未逮,然而,透過我們的上帝,卻能得勝有餘。


反思:

在事奉上帝這件事上,你是否覺得力不從心?請分享。

上帝承諾祂必與你同在,祂必在你軟弱之處傾注祂的大能。這個真理如何在你的生命中成就?

留言

筆記


writer1

作者簡介

蓋瑞恩(Gary Inrig)畢業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及德州達拉斯神學院。他是一名聖經教師,也曾在教會擔任牧職。他著作甚豐,包括:《尋找真正的北方》(TrueNorth)、《明白耶穌的比喻》(The Parables)、《饒恕的真義》(Forgiveness),以及《破碎世界中的美滿婚姻》(Whole Marriages in a Broken World)。

此作者的天路系列著作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