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
作者: Gary Inrig底波拉不只是概述民眾對爭戰的回應。她詳細刻畫部分響應徵召的支派特點。其中有三個支派格外值得注意。以薩迦人(15節)緊跟著巴拉衝下平原,絕不落後。西布倫(18節)被稱為「是拚命敢死的」,絕不袖手旁觀。拿弗他利人(18節)刻意選擇最棘手也是最難攻的戰場。他們全心全意、自動自發、熱切、不惜捨命地委身,順從上帝的命令,奮勇戰敵,為上帝起來爭戰;我們也應當用這樣的委身標準來衡量自己。
耶穌呼召我們做祂的門徒,今天,我們看到蒙召之人做出這樣的回應嗎?投身屬靈爭戰,在世上為祂而活,以各樣的方式服事祂?還是,我們只將生命中多餘的部分獻給耶穌?我們若不警醒,最後也許會變成以盡義務而缺乏愛心的態度來服事萬王之王。
並非所有的支派都做出回應。有四個半支派選擇缺席,他們代表四種不情願的態度,這些態度使基督徒失去了服事的能力。
呂便人(15-16節)士氣激昂,但從未邁開步伐行動。在「心中設大謀」,心受感動很容易,但將心中的感動化為行動並奔赴戰場,卻不容易。
基列(17節)包括迦得和半個瑪拿西支派,他們自己斷絕了與其他支派的團契交流。這就像今天許多人在生活上缺乏活躍的教會團契,儘管上帝吩咐信徒不可停止聚會(希伯來書10章25節)。信徒之間彼此相愛是見證上帝的救恩(參約翰一書3章10、14節)。
「但」人的靈命一直沒有成長。他們從未體認上帝賦予他們的潛力。他們只看自己的處境,所以,原地踏步,躑躅不前。基督徒若不長進,就無法領略自願自發、熱切的屬靈經歷。
亞設人全心專注於自己的工作、船隻、碼頭及貿易。他們對上帝的事工沒有異象,完全沒有領悟到自己在上帝計畫中所居地位的重要性,也無從理解上帝對他們的使命呼召。
從此以後,不願應戰的這四個半支派再也沒有在上帝的使命中擔當任何重任。亞設在聖經中就消失了。「但」支派的人一頭栽進叛教組織(放棄上帝);約旦河東岸的兩個半支派一再受到侵擾。他們只為自己而活,不肯付出,結果,連自己擁有的也保不住。我們若沒有熱切為主奉獻的心志,這種敷衍虛應的態度必然影響同工共事的基督徒。更嚴重的是,我們若畏縮不前,作繭自縛,最後受害的一定是自己。
你怎樣描述自己回應上帝呼召的態度?是敷衍虛應還是熱切主動?
從以薩迦人、西布倫人、拿弗他利人回應上帝呼召的態度,你得到了哪些教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