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
作者: Gary Inrig不幸地,很少人認清罪的愚昧或承認罪的本質是屬靈的愚昧。在浪子的寓言中,浪子離了父家,直到他在豬圈中看著豬隻飽食豬食,終於醒悟過來(路加福音15章17節)。這就是悔改的精髓:認清自己的真面目並回轉。
惟有認清罪的本質,我們才能明瞭以色列人叛教的嚴重性。6節記載以色列人第六度背離永活的真神上帝,投身膜拜外邦神祇。這是以色列民族有史以來靈性最墮落的黑暗時代。無論外邦神祇多麼邪惡敗壞,他們依然爭相膜拜。於是,上帝再次將他們交付給外來的入侵者(7-8節)。最終,以色列人痛苦難耐,哀求上帝拯救他們,他們情詞懇切(10節)。但是上帝不為所動。祂輕看他們的呼求,認為以色列人並非出於真心,這只是他們操弄的手段(11-14節)。
懊悔和悔改截然不同。懊悔觸動的是情緒;悔改觸動的是意志,是心思、意向的改變。猶大懊悔他所做的(馬太福音27章3節),但這並未驅使他來到上帝面前,而是使他陷入絕望。懊悔是對一個舉動的後果感到懊惱;悔改是認知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出了錯,重新以上帝為中心,調整我們的生命。許多人從來不知道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就是出於這個原因。除非我們來到上帝面前,徹底對付自己的罪,以上帝的真理充滿我們的思想,好讓自己按真理行事,否則,我們無法領悟祂的大能。
上帝拒絕回應以色列人膚淺不誠的懺悔之詞,這驅使他們更深切地檢視自己內心,其結果就是真正地悔改(15節)。這一次,他們以合宜的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悔改之意(16節)。解經家們對上帝的回應(16節)有截然不同的見解:有些人認為上帝愈發惱怒以色列人,另一些人則認為以色列人所受的苦難打動了上帝的憐憫之心。姑且不論我們怎麼看這件事,上帝不放棄祂陷在罪中的百姓卻是不爭的事實,不論他們曾如何冥頑不靈地悖逆祂。祂堅持向他們施恩,終於,祂說:「到此為止!我不允許他們再受折磨。」
不要相信撒但的謊言,認為舊約的上帝是一位嚴苛、無情、以審判為樂的上帝。祂是一位有永恆慈愛、永不吝於憐憫的上帝,祂一再彰顯這些屬性,耶穌在十架上受死更大大地彰顯了祂的慈愛和憐憫。祂是獨施各樣恩惠的上帝。
反省你生命中的罪。你認清它的真面目嗎?
你怎麼知道你的回應是「懊悔」還是「悔改」?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