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
作者: Gary Inrig參孫是個獨斷獨行的人,自認不受任何律例規範的束縛。如此一來,他成了同胞靈性混亂失序的鮮活例證,這個態度也使他英年早逝。這一整章裡,他都在玩弄使他「分別為聖」的誓約。
第一,去亭拿的路上,參孫與父母分道而行,獨自來到一個葡萄園(5節)。這應該是個警訊,因為,拿細耳人應該戒絕與葡萄樹有關的一切(民數記6章1-4節)。在那裡,他遇到一隻獅子,將獅子撕裂(6節)。但他決定不告訴他的父母。為什麼隱匿不提呢?是否因為殺戮有違拿細耳人不得挨近死屍的禁令(參民數記6章6-7節)?
第二趟去亭拿時,他故意回到與獅子搏鬥的所在。這是公然違背拿細耳人避免接觸死屍的誓約,尤有甚之,他從屍體裡舀蜂蜜吃(8-9節)。他娶迦南人的這場婚禮辦了七天的筵席,簡直就是一場飲酒大會(10節)。雖然這樣的宴席是當時的習俗,但我們要問,一個拿細耳人為什麼舉辦這樣的飲酒宴會?
這一段故事中,參孫惟一可取之處是他守約付了賭注,雖然手段殘暴(12-17、19節)。出人意料地,他這樣作為的能力竟來自聖靈,「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19節)。不論人們怎樣從道德的觀點看參孫這個行為,我們從4節看到,上帝在這一切事上動工,為要拯救祂的百姓。
上帝並未引導參孫悖逆或做出不道德的舉動。但是,上帝透過參孫動工,透過這個不配的器皿,成就祂的計畫。我們無法逃避自己犯罪應負的責任,但在上帝至高的旨意之下,祂的心意必然成就。
參孫死後幾年,一位名叫撒母耳的人成為以色列的士師。撒母耳和參孫一樣,也是誕生於誓約之下。但是,參孫既未解救他的同胞,也沒有使他們回轉歸向上帝。反觀撒母耳,他改變了以色列的歷史軌跡。透過撒母耳的一生和他的事工,以色列全面得到改善。其中的差別是什麼?在撒母耳記上15章22節中,撒母耳對掃羅說的一段話道盡原委:「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參孫或許成就了上帝的旨意,可惜,終其一生,他都不明白順服上帝的意義。
你認為上帝為什麼喜悅聽命勝於獻祭?
你怎樣讓自己持續委身在上帝的權柄之下,過自律的生活,將生命交託給耶穌基督掌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