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
作者: Robert M. Solomon在嚴厲的警告之後,作者軟化他的語氣,說明希伯來書的寫作目的。他稱呼讀者為「親愛的弟兄們」(9節),向他們確保「深信你們的行為強過這些」(9節)。所謂的「強過這些」指的與真正的得救有關(9節)。作者這麼說,是在表達他知道他的讀者已經得救,並且持續與基督連結。上帝並非眼瞎,祂留意察看我們心中的思想及一切行為,所以作者對讀者強調,他們對上帝的愛並沒有被遺忘(10節)。請注意基督徒對上帝的愛是展現在愛心與服事上的,「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10節)。上帝不會忘記這樣的服事,會公義地報償他們的行為;祂「並非不公義」(10節)。這些讀者都曾經是忠心殷勤的基督徒,都曾認真地對待信仰。
然而,誘惑和試探是如此真實。一個人會失去熱誠及自律能力(變得「懈怠」,12節)。當一個人的禱告不蒙應允、受到的逼迫加劇或舉步艱難的時候,就會失去耐性,不能堅持到底。這對希伯來書寫作當時的讀者來說都是真實存在的挑戰。當教會面對日漸增長的迫害時,這些基督徒都被誘使放棄基督徒的身分與信仰,以逃避災禍。對許多人來說,回歸到過去的猶太教信仰可能會讓自己比較好過。但希伯來書的作者指出這將會是大災難,他們必須堅忍持守「顯出這樣的殷勤」、「一直到底」(11節)。這段經文是給「你們各人」的(11節),沒有人是例外的,因為沒有人能夠免受牽連。他們必須堅持到最後(希伯來書3章14節;馬太福音24章13節),惟有如此他們才能夠得到滿足的指望(11節)。這樣的指望是關乎那將要發生的事,也就是基督再臨、最後的審判以及永遠的生命。這關乎我們所未曾見到的(羅馬書8章25節),也就是上帝所應許的未來基業(12節)。
當我們繼續持守對主的信心,就能得著確實的盼望,因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11章1節)。這需要「信心和忍耐」(12節)。信心是建基在與未曾見過的耶穌基督的關係及對祂的信靠上;忍耐則是因為相信上帝有祂自己的時間及安排,而耐心等待祂的作為。
作者如何鼓勵他的讀者?當我們勸勉他人時,從這裡可以學習到什麼功課?
你是否殷勤地事奉主?請分享你生命中的服事見證。你認為有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基督徒妥協並放棄信仰?這會帶來什麼後果?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