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作者: David Cook這一章是場景轉換的章節,約翰帶領我們從耶穌的公開事工——祂所行的神蹟——進入祂在死亡和復活之前與門徒共度的時刻。
耶穌行了第七個神蹟——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後,作出了與這個神蹟相關的「我是」的宣告(11章25節)。這個神蹟預示耶穌的復活。這一章中三次提到拉撒路從死裡復活(1、9、17節)。這個神蹟在耶穌離世的最後一週,開啟了祂受難前的一連串事件。
首先,在拉撒路面前,耶穌受到馬利亞預備祂安葬的膏抹(1-11節)。猶大認為香膏很值錢,可以變賣來幫助窮人——他並非真的關懷窮人,而是想將錢私吞,因為他是個賊(5-6節)。
接著耶穌進入耶路撒冷(12-19節)。百姓揮舞著棕樹枝——代表著民族主義的熱情——大聲喊叫「和散那」,意思是「救贖現在降臨」。許多人也許因著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神蹟,認為祂就是救主彌賽亞,繼而期待祂解救以色列人脫離羅馬的統治。
耶穌騎著一匹小驢駒,實現了撒迦利亞書9章9節的預言——祂是帶來和平的謙和君王。但耶穌沒有因為眾人對彌賽亞的期待而失去自己的方寸,如同祂不接受彼得對祂彌賽亞地位的勸告(參馬可福音8章32-33節)。群眾不能影響祂,祂惟獨要榮耀天父的名(12章28節)。
拉撒路神蹟的持續效應引起了猶太人的敵對(10-11、19節)。猶太人的抗拒與渴望見耶穌的非猶太人、希臘人成為對比(參12章20-21節)。希臘人要與耶穌會面的請求,促使耶穌說祂得榮耀的時候到了(12章23節),如同一粒麥子落在地裡(12章24節),這也是祂來到世界的目的(12章27節)。耶穌的死意味著上帝的名得榮耀、失喪者得拯救,以及這世界的王被擊敗(12章31-32節)。
在哥林多前書1章21-23節,保羅描述十字架是上帝的智慧。如同鑽石的多面切割:對基督徒而言,十字架是上帝的大能;對不信的人而言,十字架是愚拙;對撒但而言,十字架意味牠的潰敗(歌羅西書2章15節);對天父上帝而言,十字架是祂得著榮耀的管道,因為人藉此得以與上帝和好;對聖子而言,十字架是祂捨棄生命引人歸主的地方(12章32節)。
願主禁我別有所誇,但誇我主代贖十架;
從前所愛慕虛榮假樂,今因主血甘盡丟下。
——以撒 • 華滋(Issac Watts)
耶穌大君王沒有騎著高大戰馬,而是騎著一匹小驢駒前來。這讓你對於上帝的本質及屬性有什麼認知?今天你要如何與人分享上帝的恩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