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作者: Robert M. Solomon第二天早上,宗教領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耶穌帶到羅馬長官彼拉多面前,他是一個殘酷的人。猶太人必須這麼做,因為公元7年起,羅馬政府削去了猶太人將罪犯處死的權力(約翰福音18章31節)。他們為此而氣憤不已,也經常在羅馬政府沒看到的地方執行私刑(司提反的殉道,使徒行傳7章)。但自行將耶穌處死的風險太高,因為耶穌是鼎鼎有名的人物,所以他們將耶穌帶到彼拉多面前。猶太人不敢說祂的罪名是自稱為上帝,那樣子彼拉多只會一笑置之,因為羅馬人原本就信奉多神教。所以他們將耶穌的罪名更改得比較政治性;他們說耶穌自稱猶太人的王,這對羅馬人來說,就變得非常有煽動性了。
但彼拉多本來就不喜歡這些猶太人,在法律程序之後,彼拉多問耶穌是不是猶太人的王,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2節),彼拉多必定露出會心一笑。接著宗教領袖又丟出更多的指控(3節),但耶穌都不回答,以致於彼拉多覺得「希奇」(5節),因為祂不替自己辯護。彼拉多知道耶穌是無辜的(路加福音23章14節),只是被嫉妒的宗教領袖陷害(10節),所以他嘗試要在不造成動亂的情況下釋放耶穌。當時有一個傳統,在節期時人民可以要求釋放一個囚犯,所以彼拉多問眾人,他們是否希望耶穌被釋放(9節)。但祭司長鼓動民眾要求釋放另外一個犯人巴拉巴(11節),這個人是個強盜及殺人犯(7節)。
彼拉多問群眾該如何處置耶穌(12節)?審判者竟然詢問現場的一群暴民該如何判決耶穌。他們回答「釘十字架」,並且在彼拉多問他們為什麼耶穌必須被處死時持續不斷喊叫(14節)。彼拉多是個懦夫,對民眾的害怕超越了自己的良知。為了「要叫眾人喜悅」,他將耶穌交給猶太人釘十字架(15節)。巴拉巴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父親之子」。這群民眾棄絕了真正的「天父之子」,全人類的代表。事實上,耶穌也的確代替巴拉巴及我們每一個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思想這段經文中的不同角色:宗教領袖、彼拉多和群眾。將他們與耶穌比較,祂是整個場景中惟一冷靜的人,但也是惟一受到苦難的人。如果你當時在現場,你會怎麼做?
巴拉巴被釋放而耶穌被釘十字架,耶穌被掛在罪犯的十字架上,被原本應該穿透巴拉巴的釘子給刺透。想像你從罪惡的牢籠被釋放,因為耶穌代替你的位子。向耶穌做一個感恩的禱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