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

作者: David Cook

第32日


信徒在思想上的一大挑戰,就是要持續認定上帝的憐憫並非因為人的努力和成就。基於人類對愛和接納於本質上都帶有條件,我們很自然認為上帝對我們的愛和接納也是有條件的。我們必須時時糾正自己的想法,認清我們並不能靠行為和功勞去賺取上帝的恩慈與憐憫,而是需要不斷地回應祂的恩慈。

明白基督受死的目的,並為此而活,乃是理所當然的。

恩慈永遠先於條件。它絕非人的成就。因此保羅憑著上帝的仁慈勸勉眾聖徒(1節)。

保羅來到第三個意義深遠的「所以」(參5章1節,8章1節,和此處的12章1章)。每逢想到上帝以恩慈相待,我們就會作出「恰當」或「合理」的回應,那就是「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正如舊約的信徒會拿動物來獻祭,以便跟上帝保持合宜的關係,我們因上帝無條件的愛和憐憫,把自己當作活祭獻給主,是應當的。

所有的舊約獻祭都預表了耶穌在十架上的終極核心奉獻。祂的死亡令舊約獻祭體制變得多餘。它已被基督在十架上一次而永遠的奉獻取代了,就如新引入的貨幣系統會取代原有的舊系統一樣。然而,祂的死亡使新約的獻祭——獻上自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而保羅更指出這合理的回應,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

有些事是上帝不悅納的,比如罪和惡人死亡;有些事卻叫上帝喜悅。1924年夏季奧運會男子組四百公尺金牌得主李岱爾(Eric Liddell)曾被問到為何不斷跑步,他的回應是:「我奔跑的時候感受到上帝的喜悅。」

當你把自己身體獻給上帝當作活祭,按著祂的旨意而活時,你就能蒙上帝的喜悅。在哥林多後書5章15節,保羅寫道:「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明白基督受死的目的,並為此而活,乃是理所當然的。

聖詩作者華茲(Isaac Watts)如此描寫:

神聖大愛奇妙難測,
願獻我命我心我身。

而宣教士施達德(C. T. Studd)也表達了類似的想法:「如果耶穌基督是上帝並為我而死,那麼為了祂絕對沒有任何犧牲會太大。」


反思:

細想保羅何其熱切地勸告眾人,同時請留意,他的呼籲是針對我們的理性,而非情感。

你認為上帝為何喜悅你成為活祭呢?

你是否按12章1-2節過著合宜的生活?還是被世界操縱、愚昧地生活呢?

留言

筆記


writer1

作者簡介

谷德維(David Cook)曾在澳洲悉尼(或稱雪梨)宣教與聖經學院(Sydney Missionary and Bible College)擔任校長長達二十六年。他是一位著作甚豐的作家,撰寫了許多部聖經註釋書、以小先知書為題的書籍,及好些研經材料。

此作者的天路系列著作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