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

作者: David Cook

第6日


在這段經文中,保羅把關注從異教偶像崇拜者,轉至自義的道德主義者身上。保羅表明論斷他人並不能使他們免受上帝的忿怒(1-3節)。經文五次論及關於論斷人一事。

上帝並沒有被自義之徒對他人的論斷所矇騙。祂也沒有被我們的道德說詞或對他人的譴責所動搖。

上帝充滿恩慈、寬容和忍耐。然而,如果道德主義者把上帝對他們的寬容誤解為接納他們的敗壞生活,這將導致他們的心越發剛硬,猶如得了心肌硬化症(5節)。上帝對人恩慈和忍耐,目的是要引領罪人認罪悔改(4節)。在彼得後書3章9節中,彼得的觀點也與此相符。

此外,主耶穌清楚表明,災難提醒我們,身處在後伊甸園的罪惡世界,我們都活在悖逆之中(路加福音13章1-5節)。災難的目的是要引導我們悔改。

因此,上帝向世人傳遞了一個訊息:在順境時要悔改;災禍降臨時更當悔改。

悔改包含態度和行為的全面改變。從悖逆中回轉歸向上帝,並以敬畏的心事奉祂。

這正是自以為義的道德主義者絕不會做的事。他們一直硬著心腸,不認為自己需要悔改,他們在為自己積蓄上帝的憤怒,就是祂彰顯公義審判的那天所要發的憤怒(5節,新譯本)。他們將要滅亡,因為公義的上帝必按各人的罪惡行為報應各人。

7-11節是本書信最難解的經節。因為它們看來跟核心信息——我們被稱義是藉著信心,而非行為,互相衝突。但保羅並沒有自相矛盾。他不是在假想,也不是在空談。

保羅清楚指出上帝沒有以一套準則對待猶太人,又用另一套對待外邦人——上帝並不偏待任何人(11節)。保羅十分肯定地說:審判的依據是按行為表現,那是一種普遍原則,也是按獨立個體做判斷。這是獨一的標準。上帝並沒有被自義之徒對他人的論斷所矇騙。祂也沒有被我們的道德說詞或對他人的譴責所動搖。上帝關注我們所做的,按行為報應各人(6節),因為我們的行為反映我們的為人如何。


反思:

依照上帝的審判準則,你認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會有什麼結局?

你在哪些方面可能高估了自己?1章最後所列的行為中,有哪些你認為自己從不會做呢?

留言

筆記


writer1

作者簡介

谷德維(David Cook)曾在澳洲悉尼(或稱雪梨)宣教與聖經學院(Sydney Missionary and Bible College)擔任校長長達二十六年。他是一位著作甚豐的作家,撰寫了許多部聖經註釋書、以小先知書為題的書籍,及好些研經材料。

此作者的天路系列著作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