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
作者: David Cook在描繪了拒絕上帝的異教偶像崇拜者後,保羅將注意力轉向那些自以為義的道德主義者。他們更專注於規範別人的行為而不是檢查自己的內心。保羅表明,論斷他人並不能使他們逃脫上帝的審判(1-3節)。
上帝充滿憐憫、寬容和忍耐。然而,如果道德主義者把上帝對他們的寬容誤解為接納他們的敗壞生活,這將導致他們的心愈發剛硬(5節)。上帝對人憐憫和忍耐,目的是要引領那些心裡剛硬的人——包括那些公然犯罪的偶像崇拜者和那些認為自己從未犯罪的道德主義者——回轉歸向祂(4節,參彼得後書3章9節)。
悔改包括態度和行動的徹底改變。這意味著不再忽視或反抗上帝對我們的要求,而是承認它並以敬畏的心來服事祂。
這正是自以為義的道德主義者絕不會做的事。他們一直硬著心腸,不認為自己需要悔改,他們在為自己積蓄上帝的忿怒,就是祂彰顯公義審判的那天所要發的忿怒(5節,新譯本)。
在斥責並警告自以為義的人要悔改之後,保羅接著談到了一些人可能認為是他書信中最難理解的一段經文(7-11節)。這是因為它似乎跟核心信息——我們被稱義是因著信,而非行為——相互衝突。但保羅並沒有自相矛盾。
保羅確認了以下事實:上帝將根據人的行為來施行審判。這審判是普世性的;也是個別的。他明確地表示,上帝沒有以一套標準對待猶太人,又用另一套標準對待外邦人──祂不偏袒任何人(11節)。自始至終,只有一個標準。
上帝並沒有被自以為義的人——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對他人的論斷所矇騙。祂不會被我們的道德說詞或對他人的譴責所動搖。上帝關注我們的所作所為(6節),因為我們的行為反映我們的為人如何。
請回想你被引導悔改的時刻,這如何改變你的生活或態度?上帝是否呼召你在生命中的某些方面悔改?
我們要如何幫助他人意識到自己的罪和自以為義,引導他們向上帝認罪悔改,而不是論斷他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