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作者: Mike Raiter

第16日


大部分的人都很喜歡登山寶訓裡面的教導,但也有些人覺得裡面的誡命太不實際,難以達成。曾經有一個人對我說:「一想到耶穌就生氣,祂說的這些,我根本做不到。」

祂的要求一向都附帶著恩典,讓我們能達成;若我們無法達成,祂也承諾會饒恕我們。

我們必須謹記主耶穌是一位要求很高的教師及主人,但同時也是溫柔的牧者及牧羊人。祂的要求一向都附帶著恩典,讓我們能達成;若我們無法達成,祂也承諾會饒恕我們。只要我們遵行登山寶訓中的每一個誡命,我們必定能經歷更深的喜樂,並大大地提升我們與其他信徒之間的關係。

但遵守耶穌誡命的同時,有個很大的誘惑就是我們會因此去論斷別人。所以耶穌警告我們不要論斷人(1節)。這裡的意思不是讓我們變得是非不分或不守紀律,重點是我們不應該強奪上帝的特權,只有上帝可以宣布最後的審判。我們應該警戒那些不敬虔的人,且激勵聖徒,但只有上帝可以論斷人(哥林多前書4章4節;雅各書4章12節)。

換句話說,我們也要避免太過天真,對我們傳福音的對象毫無分辨;正如耶穌所說的,對那些心已麻木、刻意作對、反對祂的人,就是用比喻讓他們聽也聽不明白(13章13節)。

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可能有困難,所以要求很高的上帝讓我們知道祂也是慈愛的牧者,提醒我們要禱告。祂說只要祈求(7節)。這就是禱告的核心。我們要不斷向上帝祈求、尋找和叩門。

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不僅建構在我們奉獻給上帝或施予他人。上帝是真正的供應者,而且祂會將好東西給求祂的人(11節)。這裡所記載的「好東西」就是我們在這段登山寶訓中所學習到的:饒恕、好施捨、可靠、不憂慮、滿有恩慈以及不論斷人。遵行以上這些誡命可能很困難,但靠著我們的上帝,必能領受祂豐盛的慈愛、能力,以及得著祂的赦免。


反思:

我們如何落入「看見他人眼中的刺,而忽略自己眼中的樑木」的試探中(3-5節)?我們應當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

有人說:「不要帶著清單向上帝禱告」。但耶穌要我們持續祈求。這兩種說法如何取得平衡呢?

留言

筆記


writer1

作者簡介

雷墨恪(Mike Raiter)是牧師、講道培訓教師,以及澳洲墨爾本神學院(Melbourne School of Theology)的前任院長。現為聖經佈道中心(Centre for Biblical Preaching)主任,著作豐富,包括榮獲2004年澳洲基督教作品獎的《心靈的觸動》(Stirrings of the Soul)。

此作者的天路系列著作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