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作者: Mike Raiter

第54日


這段經文三次提醒我們,耶穌正一步一步邁向死亡:第一次是耶穌自己提及(1-2節),接著是大祭司(3-6節),然後是透過一個女人預表式的行動(6-13節)。

她了解耶穌愛她,甚至為她捨命、受死且被埋葬。

耶路撒冷在逾越節期間極為擁擠,學者估計可以有二十萬到上百萬的民眾。耶穌造訪耶路撒冷時多半住在祂的好朋友馬大、馬利亞及拉撒路在伯大尼的家中。伯大尼位於橄欖山東南方,距離耶路撒冷約三公里。

就在此處,耶穌受邀到一個名為西門的人家裡晚餐(6節)。當他們斜靠在桌邊時,一個女人進前來。馬太福音沒有記載她的名字,約翰福音則說這是馬利亞,也就是馬大及拉撒路的妹妹(約翰福音11章1-3節)。雖然在尊貴客人身上抹上膏油是當時的常規,但馬利亞所抹的是很昂貴的膏油。馬太強調她這麼做很浪費——一次就用掉了一整瓶極為昂貴的香膏(7節)。

門徒對於這樣的浪費極為不滿(8節),他們說倒不如拿這筆錢拿來救濟窮人。耶穌回答說:「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11節),這裡並非貶低救濟窮人的重要性。耶穌的重點是你們每天都有機會展現你們對貧窮人的愛心,但並不是每天都有機會展現對耶穌的愛。這個女人抓住了其他人都不願意面對的一點:耶穌即將離世。她了解耶穌愛她,甚至為她捨命、受死且被埋葬(12節)。

事實上,耶穌說馬利亞所做的事將成為回應福音的典範(13節)。祂並不是要我們將最貴重的珍寶拿出來隨便給人。亞伯拉罕獻出他的獨生子(創世記22章),而這個在伯大尼的女人獻出一瓶昂貴的香膏。重要的是,她的奉獻提醒我們,當我們體會到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做的,正確的反應就是用全然的愛來回報祂。


反思:

馬太如何將這個女人用油膏耶穌及猶大賣主做出對比(14-16節)?

反思你如何回應上帝犧牲獨生愛子所展現的愛。你所獻的「真哪噠香膏」是什麼?

留言

筆記


writer1

作者簡介

雷墨恪(Mike Raiter)是牧師、講道培訓教師,以及澳洲墨爾本神學院(Melbourne School of Theology)的前任院長。現為聖經佈道中心(Centre for Biblical Preaching)主任,著作豐富,包括榮獲2004年澳洲基督教作品獎的《心靈的觸動》(Stirrings of the Soul)。

此作者的天路系列著作

天路系列由靈命日糧事工製作及出版。

我們的使命是讓改變生命的聖經智慧,變得易懂、易得。

權利和權限  |  條款和條件  |  隱私政策

我們使用小型文字檔案(cookies)爲你提供更好的網絡瀏覽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你同意這項使用方式。 按此瞭解我們使用cookies的詳情並瞭解清除cookies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