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作者: Mike Raiter在英國舉行的當代宗教研討會中有一個著名的故事,當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專家在討論基督教信仰中哪個信念最具獨特性。有人說是道成肉身,有人說是死裡復活。持續了好一陣子,直到魯益師走進會場。他問說:「你們在爭論什麼?」當有人告訴他主題,他充滿信心地說,「這太簡單了,答案是恩典。」
19章我們看到「在前的」,一位少年人的官,他原本對自己的義很有信心,但最後卻憂憂愁愁地離開耶穌(19章16-22節)。接著我們看到「在後的」,一個在世上沒有地位的孩童,但他將承受天國(13-15節)。最後的總結是:「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19章30節,20章16節),耶穌接著說了一個相當尖銳的比喻來闡明上帝的恩典(1-16節)。
在當時,許多人一早就聚在村莊的廣場上等待工作的機會。這成為耶穌比喻的背景,一位家主在一天不同的時間雇人到他的葡萄園做工。這個比喻讓人詫異的是,不論雇工進園工作了多少時間,是一早進園或是最後才進園的,所有人最後都得到一樣的工錢(8-10節)。儘管早進園子,工作較久的人感到很憤怒,這位家主提醒他們他並沒有對誰不公平。他慷慨施恩於某些人不應該造成憤怒,而應該讓人欣喜(13-15節)。
耶穌的論點很單純,上帝所有的獎賞都是恩典的禮物。事實上,只有那些知道自己貧乏,對上帝的慷慨有多麼虧欠的人,最能夠深深感激上帝奇妙的恩典。
恩典這個概念是人心難以理解的。這是為什麼世界上其他的宗教都有福報這類的救贖概念:做這件事你會得到救贖,或在來世得到更好的生活。但充滿罪惡的世人,只會招致上帝的震怒,也惟有上帝的恩典能帶來永恆救贖的盼望。
你覺得那些一早進園的雇工值得被同情嗎?你會因上帝施恩於人而憤恨不平嗎?請分享你的經歷。
若你的非基督徒朋友覺得自己是好人應該可以上天堂,你應該如何向他們解釋「救贖的恩典」?
留言 (0)